Blog

【所有流浪的终点】

从去年9月份找到装修公司签好彻底改造厨房和次卫的合同,
到今年春节前父母到来的当天早上才完工。
因为预算有限,又没别的住处,美帝的装修真的成了一项马拉松。

除了厨房和那个次卧,其实家里还有好多要收拾,打磨,处理的地方。
比如客厅餐厅和走廊的漆,灰绿色已经褪得斑驳了,
比如两个卧室的步入式衣橱,原本的结构不利于收纳更多衣物。

澍先生秉承省钱、DIY的原则,决定自己来。
我虽嫌自己动手麻烦,但想想刷漆的乐趣,还有他那句:
“你看美剧里那些人搬了新家都是自己刷漆你不想试试吗?”的蛊惑,
就欣然同意了,并且有了把一面小墙刷成黑板漆可以自己画画的idea.

两个人分工协作,他补墙,我刷漆,我贴不干胶,他刷边角。
饿了就烤个Pizza一起啃,手机接上蓝牙音箱放音乐,
从乡村到R&B,从王力宏到孙燕姿,效率还挺高。
我们开玩笑说应该去合伙开个装修公司,肯定比那些老墨靠谱。

呵呵,其实我们都知道不可能的,
给别人装和自己倾注心血打造自己的家,怎么能一样呢?

“屋顶灰色瓦片 安静的画面 灯火是你美丽那张脸
终于找到所有流浪的终点 你的微笑结束了疲倦”

家是流浪的终点,而我们才刚刚站在生活的起点。

 

【你像是那个我想做却没做成的自己】

潮湿迷蒙的三月的洛杉矶夜晚,和老同事吃完著名的boiling crab,走去UCLA散步。
拍下校园那只大熊后顺手刷了下Instagram,
看见关注的chenyu发了一张威尼斯海滩的照片。


哦?她也在这里!我要不要去见见她?心里这个念头倏地跃起。
找到她的微信公众号,斗胆留了个言,说我也住Venice beach,想和她见面。
我不知道给公众号留言会以怎样一种形式被owner看到,
但是,明早的飞机就走了,今晚估计是最后能跟她见面的机会呢。


上一次主动联系一个关注已久的人是什么时候?我也记不起来了。
好像还是我在香港上学时,blogcn+豆瓣里认识的孟迷,
互粉很久,后来终于到北京工作后才相见。


关注chenyu是去年八月在知乎日报上推荐的一篇文章:跳出格子间
她写她是如何放弃众人艳羡的摩根斯坦利分析员工作,
跟随内心的力量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的.
我转发了这篇文章在朋友圈,从此开始关注她的公众账号和Istagram.

回到我的Airbnb房间不久,看见她在微信里给我回复,留了她的电话。
已经是晚上9点半了,我竟然精神振奋,跑到房东院子外拨通了她的电话。
她说你具体住哪里,不然等下来我家一起聊聊吧!


就这样,半小时后,我打了个Uber到她住的民宿家门口,
几分钟后,她骑着辆自行车挎着两个大包出现了。
“我刚从公司回来”,她笑道。
夜色下打量了一下她,跟照片里没什么区别,有着高高的苹果肌。

她住的是一对意大利夫妻的Airbnb,他们回国了,
于是她帮他们看家,还照顾一只黑猫。


我们竟然有共同认识的人,T同学。
T是她曾经摩根斯坦利的同事,而现在是我的同事。
我在去年五月香港office被人引荐的T,
那时他也要转来美国,就那一面之缘,竟然也能搭上我和chenyu的线。
”我要换工作搬去湾区了!” 她说,“去Uber, 做一个对开发者平台的产品。“

这个职位缘起一篇她在Medium上的文章,
她主动发给了一个她在Tweeter上关注的Uber的人,
然后对方就非常有诚意地邀请她加盟。
“我要抽空写一写我是怎么利用这篇文章找到这个机会的!”她说,
”我崇尚共享经济!”


我们聊了很多。
我对她的了解从网上的碎片慢慢叠加到真实丰满,
她虽对我一无所知但接受我莽撞见面的邀请的热情,
也令我卸下负担去敞开自己的心门。


“你像一个我想做却没有做成的自己,”我说,
“真的,所以我才这么冲动地过来想认识你”。
“好好珍惜年轻的时光吧!多多专注发展自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我不想把自己搞成一副很长者的样子去教育鼓励,但真心羡慕她的经历和精力。


我们拥抱告别已是凌晨时分,外面下起了雨。
送我回家的Uber司机说,这样下着雨的凌晨反而是生意最好的时候,
“有些事情就是不那么符合常理,只有你做了才知道。“他笑着拨动着雨刷器。

晚安,洛杉矶。


-- 于UA2007 LAX to EWR航班

【十二分之一】

日子就是这样,一眨眼新年就过掉一个月了。

圣诞去了蒙特利尔,开车单程6小时,在几乎没有店铺开门的假日,跑去郊区滑了本年度“最好”的一次雪;
新年去了坎昆,加勒比海潜水,玛雅金字塔,地下河主题公园,躺在远离喧嚣的漆黑沙滩上看星空倒数新年。
回来后继续忙装修,跑HomeDepot,IKEA, Floor&Decor, 看着厨房一点点变漂亮,卫生间一寸寸变整洁。

接下来大型家具要进场,父母周末驾到,我们能够预计的麻烦已经像大山一样挡在前面了,
它们不会像最近那场24小时的暴风雪堆积的残雪,两三天的日光就能晒化,
只能放平心态,慢慢一件一件解决。

哦对,还有绿卡,后知后觉的我才知道自己是够资格申请EB1的,
坎昆回来某个周六猫在家里几乎一整天把律师给我的表格填完,于是,昨天,他们就高效地递交啦!

我说了我就不做什么New Year Resolutions, 
整那些没用的不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2016走着瞧吧!

 

这是一个难得悠闲的周四下午,第十大道4楼的Highline cafe. 有冬日的暖阳从哈德逊河西边照下来。

【再见2015】


2015年的最后一天,在从纽约飞往坎昆的飞机上。

没有网络的新手机里只有一首本地歌曲:厦大版南山南,循环播放。

你在芙蓉的波光里凝视清晨/我在白城晚涛里守望黄昏
如果海风还没有到达/请闭上眼睛去聆听
且听风吟/厦园一场青春。

前几天被拉进一个初中同学的微信群,大家在里面热闹地聊着过去,
有人发了好多那时候的照片,我那傻傻的短发,土土的T恤,不忍直视。

临登机前正好是国内的12点,收到Stephen的微信:认识好几年了,又想起那个元旦。
哦,那是2009年的元旦,我从香港飞去北京玩,和他见了第一面。
怎么觉得也隔了那么远了呢?初中时代是十五年前,而09年离现在也不过才七年而已。

在二十多岁的年纪,七年的确能改变很多吧。
我从香港毕业,去了北京,分手,再恋爱,搬去上海,
又分手,搬去悉尼,再恋爱,搬来纽约。
看着那个群里大部分初中同学都还留在郑州,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家庭,稳稳的幸福,
我这满世界的折腾着,折腾着,就晃到了而立之年。

人生道理,普世价值,参参透透,没有不明白的,只有做不来的,
大家都纷纷嚷着要颗平静的心,我却觉始终追求心潮澎湃和热泪盈眶的瞬间。
在怎么都激动不起来的日子里,保持笑点低泪点低也算是能时常丰富内心。

什么年度开心,年度烦恼,年度感恩就不总结了,
去年跨年在新西兰皇后镇的烟火中许愿能顺利来美国和澍团聚,
我做到了,就可以打满分了。
还有十个小时美洲大陆也要进入2016年了,
我会在热带岛屿的沙滩上,跟着奔放的墨西哥人一起欢乐倒数。

再见2015,你好2016!

 

 

 

【Comfort Food】

周日中午12点半,我和从上海来出差的同事Yun,还有她的朋友等在45街的一家美式Brunch餐厅门口。店面很小很挤,里面座无虚席,我有这家的Groupon可以抵30块钱, 但忘记预定,于是三个人现等着看运气。

“服务员说还要十几分钟”,我回头跟Yun说,“要不咱换个地方?我知道附近有家川菜馆也不错。” “我才不要咧!我在纽约就待这一个周末,只有四顿饭的机会,才不要吃川菜呢!” “好吧,那就等这个吧!”

其实我挺能理解她的想法,好不容易出国出个差,当然是吃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啦,川菜在国内还不是想吃就吃。我也常常自诩为不在乎吃的人,小时候有机会吃个汉堡三明治就觉得特别美味特别来劲,正经的白米饭面条都不上心。进了Google被宠坏了,再也没操心过吃,哪怕在悉尼独自生活的那一年,食堂饭菜虽不那么合口也没太多抱怨。来到美国跟澍先生一起生活,被他这个对吃要求很高的吃货带着,确实渐渐地对食物开始挑剔,而且,真的会依赖家乡食物了。

澍先生时不时会团购一些好的餐馆的Groupon,他说搬来纽约附近的最大好处就是这里美食又多又集中。家里附近开车半小时能到的半径内的好餐馆早已吃遍,周末去曼哈顿的动力基本也就是为了去吃。这不,昨天下午本来已经犯困想睡午觉赖床的我,又被他拖去曼哈顿,只因为他团购了一家不错的日本餐厅,再不吃就要过期了。

今年的纽约是暖冬,都12月中旬了不仅没下一片雪,气温还飙升到快20摄氏度。
晚餐前我提议去看洛克菲勒大厦的圣诞树,这是纽约一年一度的圣诞象征。
没想到汹涌的人潮从几条街区外就占满了道路,我们随着人潮挪动、挪动,
挪到圣诞树和溜冰场前时,感觉人已经多到快要发生踩踏了。
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摆脱那片区域后,我跟他走向餐馆所在的街道。
“要是现在有恐怖分子来炸洛克菲勒大厦,你说会波及到我们吗?”我搂着他的脖子说,
“谁知道呢,所以趁他们没来我们还是先安稳地把饭吃了吧!”他朝对面的餐厅努了努嘴。


回到家后他往懒人沙发里一倒,说,“哎呀,跟你在一起就是好,很轻松很开心。”
“真难得你能这么说!竟然这次不是食物是我!我感动得要哭啦!“我看着他眨着眼睛撒娇。

于是就冲他这句活,让我今天陪Yun在Moma看展览没结束,就心心念要去买西安名吃的羊肉泡馍和肉夹馍回去奖励他。

提前告别了Yun,冲去那小店,打包好拎着飞奔到汽车站赶车回家。
结果塑料碗在袋子中倾斜,漏了半袋子汤,本想给他惊喜现在也不得不打电话叫他带个大塑料袋来车站接我了。半小时后我下车,只见他竟提了口锅从黑暗中走来,”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靠谱呢?“他说,我都快笑岔气了。

直到两个人坐在桌前,吭哧吭哧都顾不上说话地吃时,才意识到,什么古巴菜,秘鲁菜,法式,意式,西班牙,日本,韩国,东南亚,只是偶尔尝个鲜,中国菜才是最当之无愧的comfort food,千辛万苦只有吃上它才能犒劳到肠胃深处的灵魂啊。

 

【有感有恩的正宗美式感恩节】

2013年3月7日

“要不是我周末就要去Pheonix,我们还可以一起出来再吃个饭。”澍说。
“Pheonix? 去玩吗?” 我问。
“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
”华人朋友吗?岂不是要包红包?”
“不是,是白人,我的白人family.”
我停下筷子,抬眼看着他,等他继续说下去。
“哦,我高中的时候参加一个姐妹城市的交换生项目,我们城市跟亚利桑那的坦佩市结成姐妹城市,我来美国住过一个月,这家人是我的美国family.”
我表示出兴趣,“是嘛,那真好,你们到现在还有联系,真不容易。”
“那是1999年,中国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你知道我当时来美国,看到他们家住的大house,前面有花园后面有用泳池,他家大儿子跟我一样大,平时开车上学,这些对我都是极大的冲击和震撼,回到镇江后一度觉得郁闷。”
“呵呵,确实。”我笑,“所以这个婚礼是他这个大儿子的咯?”
“嗯,不用包红包,他们有一个Registry, 我已经在上面挑好礼物送他们了。”
澍接着说,“后来我07年来美国读PhD, 还飞来跟他们一起过了第一个感恩节,12年博士毕业的时候,我还邀请他们去伊利诺伊参加我的毕业典礼。他爸爸那时因为金融危机被裁员,妈妈工作还在,两个儿子也都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全家经济状况很不好,我就自己出钱给他们订了往返机票和酒店。” “你知道吗?那时跟99年相比,他家的状态没有变好反而更差,而国内各方面的崛起迅速缩短了跟他们的距离,我已经从羡慕转变到同情了。”
“是啊,”我说,“现在出国的小伙伴都嘲笑国外是大农村呢,好多东西跟中国相比也很陈旧和落后。”
“总之,当年的经历给我了不小的震撼,也算是后来促使我再来美国读书的原因吧。”

2015年11月26日 感恩节

以上的对话发生在1年半前澍第一次在加州请我吃饭期间,
不得不说他的这个经历在当时让我对他的好感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如今的我是以澍的女朋友的身份来跟他拜访他的美国爸妈一家,听了多次他和她们的故事,终于可以见到真人了。

我们在Phoenix机场租好车,澍竟然不用导航,一路利索地开到了他们家。
刚走进院门就听见房里的狗吠,按了门铃,Sepp和Mary出来开门,还有一只大哈士奇在人们腿间绕着圈。

Sepp和Mary就是他的美国爸妈,他一直叫他们Papa and Mama,他们已经满头白发了。

我们在客厅坐下,他们的二儿子Eamon也在,还抱这个一岁多的小宝宝,是Eamon的儿子。
Sepp和Mary有两个儿子,相差两岁,大儿子Heli是当年跟澍作交换生的,也曾去镇江跟他住了一个月,二儿子Amen没有参加这个项目,但在澍来美国的时候也对他很友好。

整个下午我们都在聊天,Papa Mama对于我只是从澍的邮件介绍里知道一些,但还想听听我们认识和走到一起的经过。我们说明年准备结婚,想请他们去纽约,让Papa做我们的officiant,他们非常高兴,马上开始谋划着到时怎么走住哪里了。

火鸡晚餐是在Heli的外婆家,离Papa Mama家几个街区,我们还见到了其他的亲戚们,姨妈舅舅等,大家一起准备晚餐。外婆82岁,超级健康矍铄,有收集纽扣和大象工艺品的爱好,墙上柜子里都挂着她收集的纽扣画框,还有一间书房是她的纽扣工作室。Mama说还有电视台来采访过外婆的纽扣收集,她还有不少纽扣爱好者在国外,经常交流交换各自的收藏。外婆还是保龄球高手,99年澍来的时候外婆就带他去打过一次保龄球,分数甩他N条街。

Papa和Mama也有自己的爱好,Papa后来有了新工作,两人现在都还上着班,也不耽误继续发展爱好。Papa加入了日本剑道团队,有固定时间练剑,我们走的那天早上他的团友还来家里找他一起练剑,因为下周有个展览会要表演;Mama喜欢缝纫,家里挂满了她的作品,有挂毯,坐垫,被子,脚踏,等等,她也有她的缝纫小组,经常一起活动。

之后的两天里,他们带我们去了沙漠植物园,见识了各种仙人掌和多肉植物,还去酒吧看了Heli的现场演出,这哥们儿后来走上了音乐道路,在吉他店做店员,一周晚上还有两三场酒吧驻场演出,专辑都出了两张了。我们俩自己去了趟附近的outlet,想感受下黑色星期五的氛围,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倒是见了这几天以来最多的人——在这个到处是裸露的黄土戈壁、阔叶植物稀少的西部平原,真的只有在少数shopping mall或supermarket才能看见成群的人。我和澍还发现了一个聚集着中国超市和餐馆的街道, 最后一晚带着Papa Mama去吃了顿兰州拉面,两人竟然全吃完了那海碗!

 


澍说,我要是选择到这里工作,你会不会来?
啊,还是算了吧,好荒凉的说,还是东部好吧,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我正色道。

我能想象他当年的震撼,以及现在的感触,他们没有变,变的是我们。
我们从仰视,到平视,到有取舍地吸收,和有理智有能力地选择。
“我们当年就是想让Heli去看看世界,并不是要他觉得他有多么优越,而是让他知道世界很不同。” Mama说,“我们也从澍身上看到了很多很好的品质,有耐心,有礼貌,关心人,这些可能都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方式对他的积极影响,也是我们想学习的。”

最后一天的下午澍带我去了Tempe Sister City的纪念公园,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的交换生一直到今年每年都有立纪念牌在这个公园,参与交换的国家从最初的南斯拉夫扩大到德国,新西兰,马其顿,法国,瑞典,中国江苏的镇江是1989年加入的,除了2003年SARS没有参加,每年都有2-5名学生来到这个沙漠小城感受美国文化。现在的孩子可能未必有澍当年的震撼感受了,毕竟中国的迅速发展已经缩短了很多跟发达国家间的距离了。而真的像他们这样一直保持一家人关系的家庭还有几个呢? Heli说他也跟其他人没什么联系了,有的在facebook上还是朋友,但也仅存就是点个赞的交集了。

一套带花园和泳池的大房子,两个小孩,一条狗,普通的美国中产家庭的写照,依然是如今中国新富阶层的梦想。可是荷包鼓起来的中国人也未必会像他们这样悠闲自在,不干预子女生活,专注自己的兴趣发展,真正用爱来维系大家庭。华人如何自省,自我修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吸收西方文化,真是个很大的课题。

感恩澍先生多年前跟他们的结缘,让我过了个这么值得回忆的感恩节。

【有风景的上班路】

上班路上边走边有风景看是种什么体验?

这是我YY的知乎问题,如果有人提出,倒还真想捋起袖子答一把。

上海的陆家嘴,悉尼的情人港,纽约的HighLine,从2012年起至今,这些地标建筑是我每个工作日的上班路途风景。

知乎里倒是有人回答在陆家嘴、曼哈顿上班是怎样一种体验的。出入光鲜亮丽的写字楼的确是个很长脸事情,毕竟环境塑造人,拿着微薄的薪水也有尊严告诉自己得活得有模有样。答题的人们大多在表现自己的苦逼,吐槽光鲜是给别人看的,挤地铁,吃盒饭,加班这些就是与高大上办公环境的妥协产品。

我觉得我真是被公司宠坏了,如果让我写,真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对,因为我在上海时开车,能找到停车15块一天的地方;因为我们公司有高质量的免费餐厅,不用头疼早餐午餐晚餐去哪吃吃什么;因为我不用加班做样子给领导看,真有干不完的活拿电脑回家继续做也行。所以还抱怨什么呢?自然就多关注那些上班路途上的好风景来为自己营造个好的上班心情啦!

初到悉尼时曾写过坐轮渡上班的体验,感觉是我对厦门,对香港生活的某种延续。转到纽约后也一度因为住得太远火车太破而无比厌烦daily commute, 着实有思考过为啥放弃了好好的美丽的悉尼而投身于曼哈顿这个大垃圾场。十月初公司在第十大道开了个新办公室,靠着chelsea pier, 有哈德逊河景。我的座位不远处的落地窗外,就可以看见著名的HighLine从Chelsea market二楼穿过。之前还发愁这里离原来的大厦和地铁线又要多走两个街区,坐地铁会变得不是那么方便。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上下班走HighLine去中城的Penn Station坐火车别有一番滋味,于是早起上班又多了一道动力。

 

关于HighLine的前世今生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我习惯从29街的入口上去,到16街的楼梯下来,穿越13个街区的高架桥几乎每一个Block都是不同的风景。甫一开始被鳞次栉比的还在施工的公寓包裹着的它,再下一个100米就会有个平台横着伸向东面你就像是在画框里瞭望远方动态的街景;有一部分有开阔的平台供街头艺人表演,而下一个阶段则是架空了人行的走廊将轨道和植物下嵌于脚下;还有个角度可以在东北方向看见帝国大厦的顶部,配合着近处的教堂屋顶和紫色小花,有那么点超现实的味道。

幸好游人不多,至少不会像时代广场那么汹涌;也见过好多次穿着黄马褂的和尚在兜售佛牌,偶尔有跑步的人跑上来,可惜路面不够宽,所以这里终究是个文艺清新的存在。

现在会常常给自己心理暗示:今天要走HighLine上班!沐浴着舒心的风景,顺便还锻炼了身体,那么再投入繁忙的工作也不会那么大怨气。

 

 

 

【三十】

 

正式开始奔四了,没有惶恐,没有失落,反倒是安稳地上了一天班。

酝酿着是否该写一篇隆重的博客纪念自己的三十岁,对于这一天,早已在王潇08年那篇流传很广的《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憧憬完毕。她字字珠玑,总结着一个个作为过来人摸爬滚打悟出的现实道理,很难说她的哪条观点影响了我,但那些生活,感情,工作上的问题我还真多多少少遇到过,所以,三十岁,我都提前知道了,不可怕。

上一个十年,我给自己打80分,一直有着向上的动力,就没亏欠自己太多想得而得不到的东西。尤其在28岁时遇到了澍,让我一度感觉被上苍如此独特照顾会不会抽走我其他方面的运气,呵呵,事实是你遇到对的人后什么都会跟着锦上添花,TA会是你更强劲的动力。那么接下来的十年,愿能更稳重,更成熟,更智慧地面对生活面对自己。

 

这里是我的新家,告别那个经营了十一年的【笑忘录】,学习些网页设计的技巧,把这里做得更漂亮,不辜负我的坚持。

祝我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