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竟然每天在家做早饭!”
Susan端着我给她倒好的热水,披头散发地靠在橱柜上看着在灶台前忙碌的我说。
“是啊,我怀孕后就变懒了,起得晚,到公司常常早饭已收摊,
只好在家自己弄点吃了再去呗!” 我边煎鸡蛋边说。
“真好,我在伦敦一日三餐都混公司,
合租的房子里都没有我的厨具,反正我也不做。“
“呵呵,跟我当年在悉尼时差不多,很少开火的。”我笑着看着她说。
Susan是我在悉尼认识的姑娘,也是郑州人,早先在悉尼读书,
后来在Google做过好几个组的vendor, 去年终于有机会转正,调去了伦敦。
去年秋天的时候她来纽约,在我家住了三天,我们一起爬山,一起上下班,一起聊天,
让我重温了一遍单身女生的精彩。
我早听说她有一个自己的小创业公司,
主营业务是给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咨询和营销服务。
她的另一个合伙人有不少国外客户关系,而她就主要负责国内接应的团队的运营。
当然,她也不用人在国内,所以南北半球,东方西方,
只要有网络,她都可以part-time, remote办公。
她在伦敦很积极,到处参加创业集会,
时不时被邀请作为嘉宾演讲,顺带宣传下她的公司,赢取更多客户。
欧洲的假期也多,她利用周末,去其他有Google office的国家旅行、办公,
这不,美国之行后她又跟朋友约着去智利徒步马丘比丘。
另一个精彩的单身姑娘是我的伴娘Christina,
去年哥大MBA毕业,现在纽约也做着自由的consulting工作。
上周五约她一起吃饭,那天气温反常地飙到了20摄氏度,
我俩从42街一路走去中央公园,一度快走到我婚礼的那个湖边亭子。
她穿着紧身运动服,朝气蓬勃,
“我现在搬到中城来了,这里好热闹好丰富,我都想跟房东签个十年的租约!”
她兴奋地说,“晚上我还报了舞蹈课,离我住得也很近,走着就过去。”
我挺着个大肚子,也不甘示弱,
一整天下来计步器显示走了一万三千多步。
我们聊她的工作,一些生活中发现的创业点子,以及可实现度。
还聊她的感情生活,聊她圈子里认识的各色男性。
“我一开始还挺排斥美国人的dating文化,但现在也蛮enjoy的,”她说,
“我有好几个dating apps,也在线下见过不少人,还跟人有过深入交往,
虽然现在没有结果,但每段经历都帮我完善了我的三观,更加确定了想要的人。”
“的确,多交往些人没坏处”,我赞许她的观点。
她又顿了顿,说,
“其实我觉得现阶段男人还不是我的重心,我还是要focus在我的career上,
我可能还是要先找个能解决我身份的工作,然后才能长久地留下来。”
这些姑娘们都在28、9岁的档口,自信,美丽,智慧,
她们没有把自己框在那种老生常谈的“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中,
她们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的资源为自己做整体提升,活得潇洒精彩。
反省下28、9岁的自己,纵然没有她们这么拼,但也没有浪费,
感谢当时那个敢于向不适合的恋情说不,敢于折腾出国,敢于挑战未知的自己。
只是我可能还是有点被那老生常谈的说法给笼罩着,
于是后来很快结婚怀孕,告别那单身自由的精彩了。
不不,我一定还是不甘心的,
当得知有同事在主办一个名为“纽约文化沙龙”的活动时,
我主动向他表示愿意做他们的一员,哪怕打打杂,
因为实在怕自己掉入“母性光辉”的陷阱里,整天憔悴打理着孩子的屎尿屁,
然后慢慢地失去自我,失去那原本已经不多的精彩机会。
我很贪心,我什么都想要,更想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