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忘录

这里是我在blogcn的旧文,从2004年开始写到2015年30岁生日前。

因服务器不稳定和操作繁琐,我把它们全部搬到这里。

作为陪伴了多年的博客,它一度被我来回改名,直到【笑忘录】。

 

及尽繁华,只不过是一掬沙。 [转]

2001年2月26日Ven. Tenzin Thutop 和Ven. Tenzin Deshek这两个来自尼泊尔和西藏的和尚 , 在纽约Ackland 的Yager画廊将“修建”一个“医学菩萨沙子坛场”,来展现亚洲艺术。

这是2月22号开始的情景: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6/blueshine000,20050708115743.jpg[/img]

2月26日,开始最初的构图: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030.jpg[/img]

2月27日,开始绘图,材料是一种用于藏医药的细沙: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524.jpg[/img]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657.jpg[/img]

简单的工具,但精细地做工,用的是静如止水的心: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946.jpg[/img]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1311.jpg[/img]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158.jpg[/img]

近距离观察,清楚地看到沙粒铺垫的厚重质感: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1817.jpg[/img]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1942.jpg[/img]

完成的日子终于到来,辉煌的成就,瑰丽的画卷, 以一种强迫的姿态占据每一个人的视界和心灵,乃至灵魂: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2245.jpg[/img]

成功之后的庆祝: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2451.jpg[/img]

可是……看!他在干什么!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2644.jpg[/img]

对!他拿出刷子,把那幅精致华美的沙画全部扫除……那样干脆…… 人们从来没有庆祝过生,但对于消亡,却总是有隆重的仪式。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299.jpg[/img]

除去抹不净的回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3012.jpg[/img]

记住这个画面。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7/8/7/blueshine000,20050708123259.jpg[/img]

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一个月的时光凝聚在潺潺流淌的溪水边。 远处围观的人群,近处沉思的男子,对于一个世界的消失,做着不同的凭吊和评价。 而僧人手中缓缓流逝的细沙,已不再有那惊艳的容貌,那些漫天飞舞的佛, 那些欣欣向荣的生命,那些宏伟的庙宇,那些千姿百态的繁华。 一切都随风飘入溪水,沉淀,褪色,永不再返...

整个过程将近一个月,每日作画几小时,展出到6月8 日,然后他们将作品清空,付诸流水。 以此象征生命的瞬间。 他们用的沙子好像是藏医所用的一种药物,作画的过程却实在是很震撼, 虽然有表演的成分,但依旧觉得了不起。 尤其是最后的付诸流水,看画面的时候就觉得生命的短暂易逝,后来看文字介绍,这也是他们的初衷之一。

整个作品是为了展现生命的短暂易逝,而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但实际上,它的意义远大与此。 从艺术的角度看,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 借助沙粒这种富有层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将宗教的意义表现得十分到位。 无论是端坐正中的佛,还是围绕在佛周围的神态各异的生灵,还是围绕在世界周围那一圈缥缈的气, 都恰到好处的拥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谐的构成了圆满的世界。 更令人叹服的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动的可能, 因此整个图画是一气呵成,就像僧侣们将自己脑中的烂熟的世界观默写出来一般。 而从行为的角度看,僧侣本身的创作过程也契合了图画的意图。 漫长的创作,成功后短暂的喜悦,然后是毫不犹豫的毁灭。 似乎在告诫我们做事的道理,漫长的付出和坚持,短暂的收获,失去的痛苦。 当然,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没有痛苦,面对精妙的画卷,竟然能伸出那把刷子,境界的确不一样。 但从表情看,周围的观众是痛苦的,那恋恋不舍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我也是痛苦的,于是想把它记住,希望看到的人,能驻足慢慢地翻看,静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