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快下班时,邮箱里跳出一封内部recruiter给我的update:
I have a good news! We've completed interviews and
the team has selected you as a finalist for the role.
再抬眼看一下日历,离我去年产假休完回来上班已经整整一年零12天了。
这一年可以算是我在谷歌过得最辛苦的一年,
组里接了个新项目,开始往技术上加深难度了,并且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旧的产品在改变,从前的合作人也换了,我产假期间组里其他人接手后自己被边缘化得厉害。
我开始想要突破自己转个行,从没头苍蝇到处撞,到展开人脉网络到处咨询,
再到充分认识自己、发掘自己,最后拿到这个职位确认时,我已然不算惊喜。
去年年底到今年Q1在DRX销售岗位轮岗时我还天真的抱着我定能转岗的幻想,
因此我对这个轮岗的期待很大,且那个部门也是偏Partnership而非直接销售,
据说人员都比较资深,出路也多数是更高级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职位。
我觉得我挺努力、挺积极,其实并没真正看懂游戏规则。
有朋友旁敲侧击地提醒我观察下销售们的种族,是不是白人居多?
我说是,但确实也有亚裔,西裔,非裔呀!
没错,可那些少数族裔再怎么说也是在美国长大的,至少语言和文化是native,
而你该有的优势放在这里完全是劣势!
的确,至少在我轮岗之前,我是不知道CNN的母公司是Turner,
华纳兄弟旗下控股了TMZ这个娱乐八卦网站,
还有Drama Fever这个专播韩剧日剧和华语浪漫爱情剧的给美国人看的网站。
这种对industry insights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
在此之上再构建高一级的relationship就要求更强soft skills,
而我那时,连我们的DRX广告产品都不熟悉,现学现卖是真的吃力。
再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还执念着自己可以做好销售,你们怎么就是不给我机会。
我做不了大客户,中小客户总应该行吧?
这也是我与一位career guru咨询后他对我的建议,
然而,我们内部的两大中小客户销售群,一个在纽约只有零星几个员工,
另一个连简历关都没过就pass了,跟hiring manager约聊天也不带回复的。
七月份最后两周整个GBO搞了一系列的career week talks,
请来各个business unit的大佬们介绍自己的team和成功转岗案例,还有跟VP的coffee chat.
我参加了几场,也直面地问了些问题,怎么说呢,他们嘴上说的欢迎各种diverse背景,
但其实私下有自己的偏好,都是些无法拿上台面的东西,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从三月到八月,几乎半年的时间,我一度因为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定位而苦恼,
有次晚上睡前跟澍聊着聊着竟哭出了声,
我很久没有这么怀疑过自己了,以至于都忘了原来突破是这么困难的。
澍说,你想想,要是三年前你跟现在一样的状态,
找不到一个可以接收你调来美国的职位,咱们俩多半就会因此分手了。
所以你要珍惜已经拥有的,好好剖析你自己,你所谓的那些销售职位真的是你擅长的吗?
真的对你以后的职业生涯很有帮助吗?有什么曲线救国的路子可以同样达到那个效果吗?
我也反复问自己,期间还买了Pivot这本书,参加了作者来谷歌的现场演讲。
作者Jenny曾在谷歌任职培训师,后来出去创业做职业咨询,
她从更多元的角度举例分析被咨询人擅长的领域、兴趣爱好、理想状态,
归纳成一种系统性的转型方法论:不断发掘自身优势,不断创造差异性,不断寻找新机会。
在gTech久了,离市场真的越来越远,我可能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容易能做好销售的
更何况没有team愿意冒风险去给你试错。
我还是在自己现有的经验和优势上去发掘吧。
但这个的突破想法拖了太久都没有实现,人就懈怠了,我渐渐放慢了寻找的脚步,
倒是重新试图让自己喜欢现在的工作,去钻研并分享一些组里没人关注的点,
期间还跟纽约的一个MarTech组织碰撞出了火花,开始帮他们写文章,做课程。
内部职位还是刷着,但不再盲目申请了,心态也趋于平稳。
直到我看见这个可能是跟我目前状态最匹配的空缺,
我才又重拾信心,重整旗鼓,事后还请正在休假的老板帮我写了endorsement发给面试官。
当我今天告诉我老板我通过他们的面试的时候,我归功于这个好的timing。
是的,只有我知道自己的心路历程,所谓的timing,不过都是那些绕弯了路学来的教训。
此时此刻,我只想给自己放个假,好好睡一觉,没有梦,醒来是神清气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