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深圳十年】

在回国前的一周,我和澍临时起意决定来一趟深圳。
有天在从超市回家的路上我们聊到这次回国计划在上海待两周,
好像有点长,应该去周边哪里玩玩,
他就问我要是咱以后回国定居不去北上,还想去哪,
我脱口而出:深圳啊,深圳现在发展得很好的!
澍说他从来没去过深圳,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把娃扔给上海的父母,订下这个三天属于我们俩的行程。

与深圳初识是十年前的春天,
那时大学即将毕业,参加校园招聘被一家深圳的地产咨询公司录取,
公司请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来深圳总部培训一周,
跟全国校招的同学们一起吃喝玩乐,还拿了一千块现金,
最后以我被香港的大学录取了master为由,拒签了它的offer。

记得那时住在特区报社的宾馆,走路就可以到科学馆上培训课,
每天会路过深南大道那个邓爷爷的画像,
偷空还跟朋友去趟东门淘便宜货,
也曾站在罗湖口岸眺望南边的荒山,
顺带憧憬下几个月后即将启程去香港的美好。

昨天早晨在酒店的lounge吃饭时跟澍回顾了以上十年前跟深圳结缘的情景,
他说,要是当年你签了这家深圳的公司,现在会是什么情景呢?
当时那公司是派我去珠海分部的,也许我会跟我前前男友在珠海定居?
或者又杀回深圳,利用自己做地产的优势,
在房价飙升的2015年前囤几套房子然后就财务自由了?
“反正可能很小几率会遇见你”,我笑着说。

这次我们住在海岸城的万豪,52楼房间窗外是无敌海景,
还能看见那个后来我一度很经常走的深圳湾口岸和联通香港的大桥,
楼下是横跨好几个街区的海岸城商场综合体,
各种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据说这里的房价已经十万加一平米了。
机场到海岸城有直达的地铁快线,
在进站前我们还在烦恼是不是又要买地铁票时,
发现墙上有大大的刷微信二维码进站的告示,
顿觉深圳真是方便高效,腾讯真是牛逼不得了。

当然这次回国就是为了多体验国内这些新兴应用的,
摩拜单车骑了n次,超市结账扫码走人,完全不用单独再下载那些apps,
还有共享充电宝,在餐馆扫码就能租一个来给手机充电,
看来那张新时代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是对的,
最下面两层基础需求是Wi-Fi和电池,然后只靠一只手机走天下即可。

连曾经抱怨最多的公共卫生间没有手纸这件事貌似也变得好多了,
目前我只遇见一家厕所不提供厕纸的,也许这跟我去的都是高大上的地方有关?
唯一让我俩感觉不适的是公共场合的空调很多都不开或开得温度很高,
机场,超市,商场,地铁,这些地方常常人山人海,
看着人们耐心悠哉地排队等待,我和澍已然汗流浃背。
我从来不是一个对低温要求过分的人,相反在美国还时常抱怨空调太冷,
这怎么一回国体感温度马上飙升,分分钟觉得在被桑拿,
反观周边人的闲适,我怀疑自己被美帝搞矫情了。

四十年来的深圳速度给了这个全中国最包容的城市以炫目的成就,
早年搭上快车的人们也得到了相应的丰厚回报。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如果今后回国选择的深圳,
早已不是十年前我错过的那个深圳,
孰好孰坏虽难讲,关键是内心深处你想要的是不是得到满足。


 

【唱歌最治愈】

昨天在办公室茶水间看到一个海报,
是公司自己的阿卡贝拉合唱团ScaleAbility的春季演唱会,
本来那个时间跟老板约了1:1,赶快邮件老板改个时间开会。
回座位登录他们的网站和YouTube频道看他们的过往和视频,
心里一个劲儿嘀咕,为啥我来纽约都快三年了都没听过这个事!

IMG_3138.JPG

小学的合唱队是我参加的最久的课外活动社团,
代表学校甚至区里去比赛过多次,也有当领唱的经历,
现在想想竟然连个比赛时的照片都没留下,
只记得每次去演出时化的红脸蛋跟猴屁股一样...

后来的歌唱事业几乎都是成年后在KTV里自恋式的麦霸,
大学和刚开始工作的头两年算是巅峰,唱通宵一点也不稀罕,
是真的下半夜大家都四仰八叉地在包房里睡了,
我也还炯炯有神地抱着话筒自嗨。

再后来工作在上海,有一次公司送票去了TED Shanghai的年度大会,
会上有个演讲嘉宾是Vocal Asia的,
现场表演了宋词谱曲的人声合唱,非常赞。
之后我通过Vocal Asia搜到了起源于复旦大学的寻声FindaVox的乐团,
还曾给他们发过邮件问怎么加入,也去过一次他们的排练,
但终究最后是怎么没了结果的,我也不记得了。

歌唱事业到此结束,我来美国后甚至手机里连离线歌都没存几个。
但是依旧不能阻挡我看公司内部有合唱团且海报告知他们今天有演唱会的兴奋!
早早过去占了个好位子,由于已经提前看过他们曾经的表演视频,
今天的现场,并没有再给我双倍的感动,
能看出滥竽充数的,手里还拿着纸条时不时看下歌词,
也有几个领唱气场比较足,一曲结束大家鼓掌叫好声明显强烈。
如果跟专业的乐团相比,ScaleAbility从编曲,音效,和声上都有差距,
以工程师居多的团员的舞台素质也不够好,带动得气氛也不是很强。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改变自流行歌曲的程序员和狗厂员工才能听懂的梗的歌词,
什么fix bug呀,code review呀,perf package呀,
能听懂的都会扑哧一笑的。

IMG_3136.jpg

于是最后,我决定不放过这个机会,向他们表达了我也想加入的想法,
每周二下午5点到6点半是他们排练的时间,
嗯,我要跟澍申请一下,周二晚上他就要自己带娃,
我就可以去唱唱歌,治愈我的焦虑病了!
 

【该接接地气了】

两周前飞洛杉矶Engage大会,对我这种“老人”来说,已经没什么新鲜度了。
倒是最后一天下午约了个很久没见的十年前随家人移民美国的初中同学T,
我们在尔湾的鲜芋仙里,聊她现在的生活,聊以前的那些同学,感叹着世事变迁。

最深刻的感触就是,我们那时大部分的同学,现在竟然也大部分还都留在原来的城市,
做着靠家里关系给安排的闲适的工作,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我其实特别希望我能有同学是走在时代前沿,做着与日俱新的有趣又有意义的工作,
尤其是互联网、创投,这些风头正劲的行业,我几乎没听说过有我认识的同学在里面。
我们当年的中学现在依然还是那个市很著名的重点中学,
我们高中那个班还保送了不少去了名牌大学,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那些曾经的优等生据我所知也就是四平八稳,
我是多么想在职场“偶然遇见”个牛逼的老同学,
这样我也可以跟人炫耀:看,这是我同学,牛吧!
甚至可以自嘲“怎么同一个学校出来的这么不一样”,
然后默默感谢有这么层关系说不定以后职场还能多个提携。

话说回这个T同学,07年来美国后重新读了个本科,就在尔湾,
想找男朋友但身边的同学都比她小,没共同语言,
于是QQ勾搭上她的小学同学--彼时他正在新西兰读大学。
很快两人结婚,帮男生办了美国绿卡,在尔湾安居下来。
这个男孩呢天天打游戏,也不上班,T姑娘的工作也很跳跃,
做过化妆品导购,现在又在一家江苏的地板公司的美国办事处干活。
但是人家不缺钱,住着联排别墅,开车宝马X5,也算是国人羡慕的美国梦了。
最近她老公终于在她的不断劝说下跟人合伙搞了个生意,
从dealer那里lease了一批车,然后租给来尔湾生孩子的英语不好的中国人。
生意还不错,也没做什么推广,全靠用户口碑宣传和微信联系,几乎没有空车。

你看,她跟你抱怨归抱怨,人家的出路其实真不少。

也就是刚刚,我在一个华人网站上看到了一则广告,
教华人如何利用亚马逊的FBA(Fulfilled by Amazon)从国内进货放在美亚上卖,
详细读完后,觉得这真不失是一种赚钱方式呀!

其实想想,我在体制内太久了,这个体制不是说国内公务员那种体制,
而是这种给大公司做螺丝钉的体制,远离市场,不接地气,
还总觉得自己很厉害,看不起做小生意的,
殊不知就是这些street smart撑起了社会中的大部分业务,
他们直接面对日新月异的需求,不聪明不强大怎么可能生存?

再过一周就要回国了,北京两天,剩下的时间都在上海,
我开始约人见面,打造个满满的行程,好好接接国内快速发展变化的地气。
 

【我的同龄人正在把我抛弃】

我在写下这个题目之后,去搜了那篇贩卖焦虑的原文,
读完觉他写得挺好,“千万不要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多励志!

Susan, 那个我写过的比我还小三岁的精彩的单身姑娘,前一段时间把自己折腾回国了,
加入了现在势头正猛的今日头条,任国际化的销售总监。
喏,别说同龄人了,就连比你小的也把你甩远了。

我确实很焦虑,不用读这篇文章我都知道我在焦虑。
Rotation回来到原来的gTech组,感觉被边缘化得更厉害了。
紧接着还有两个之前申请的新职位的面试,
其中一个着实花了不少时间准备,并且还专门给hiring manager发了个长邮件再次推销自己,
最后还是没有好结果,让我这颗已经学着不去抱太大希望的心,都停不下来地沮丧。

翻翻之前的博客日记,2011年10月13号,接到Google HR口头offer的那天,
2014年2月19号,收到HR确认我可以Relocate to SYD的邮件的那天,
现在看来那些转折都到来得那么容易,我好像没费太大的力气就得到我想要的,
于是让如今屡次内部求职碰壁的我开始严重怀疑自己的能力————
真的是我以前太幸运?

这场盛大的焦虑从我产假回来持续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停止下来。
我在不满什么?职业发展遇到瓶颈,对工作内容感到不满,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我在不安什么?工作生活平衡得很好,老板没有要炒我鱿鱼,
公司发展前景也尚可,这不是人人求之不得的吗?
我到底是怎么了?不用谁给我专门贩卖焦虑我就给自己戴紧箍咒,吃饱了撑的!

前几天突发奇想说想自己做个播客,
现在流行在主业之外搞个副业,说不定副业哪天就变成了主业。
兴冲冲地跟澍一起策划播客的形式和内容,
但真的开始录起来,才发现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
两人的意见分歧很多,我幻想的那种轻松对话的形式其实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写脚本,
而怎么写怎么发挥才能到我想达到的那种状态,我也不知道。

可能还是只有硬着头皮坚持下去才是硬道理吧,
心比天高,眼高手低,都是焦虑的源头。
我是应该踏踏实实地收收心,然后想想,
那些抛弃我的同龄人,也有他们要焦虑的事情。

【一年的成长】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产房,宫口全开,
觉得应该很快就能在12点前与娃见面。
3月14号是个好日子啊我心里想,
白色情人节,π Day, 还是爱因斯坦的生日!

窗外的大雪似乎停了,医生进来看了看,
教我用了劲,还是没有太大结果。
漂亮的小护士很耐心地一遍遍引导我push,
我麻药给得有些足,感觉下半身完全麻木使不上劲,
好怕折腾太久又要拖去刨腹,
惨兮兮地问她:你见过的生了最久的有多久啊?
我现在是不是已经耽误太长时间了?

歇歇停停,也过了12点了,我也不纠结赶不上314了,
只想着别再受两茬罪就好。
2:35,感觉哗啦一下,他出来了。
我不能自已地哭出来,澍在一旁也抱着我哭。

这一整年了,说快也快,说慢也慢。
双方父母轮岗带娃,无私的付出着实解决了我们很多难处。
我现在想的最多的反到不是孩子,是自己,是我的职业发展。

很遗憾,Rotation的这个组并没有给我机会留下,
一部分原因是我表现得有些不成熟,
在职位开放的第一个星期就去莽撞申请了,
甚至都不知道公司内部还有个面试问题的生成器,
可以参考一些问题来好好准备。
另一部分原因是我的skill set和经验都不fit,
这不是你在这里待两三个月就能学会的,
行业背景,市场趋势,竞争对手,产品优势,
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积累,原先gTech的经验实在用不太上。

于是找到了career guru,公司内部的资深人士志愿提供的职业咨询平台。
先后跟两个人聊了我的困境,他们也确实提出了可执行的建议。
再在内网里搜寻职位,我变得更谨慎了,不再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
这个星期,我就约了三个不同组的managers进行非正式聊天,
先了解下他们的组织架构,工作性质,以及招人的要求,再看我是否合适去申请。

2月初的一个小组晚餐上,一个同事说Google somehow developed his patience,
嗯,我的焦虑来源于我的急于求成和缺乏策略,这一课我本该早点就上了。
慢慢来吧,就像我去年很想让娃生在314一样,
可他有他自己的节奏,你所做的就是配合,然后该来的就真的来了。

生日快乐,我的小家伙!妈妈和你一起成长!

 

12-month.JPG

【宝宝的第一个春节】

今年春节正好跟总统日的假期连着,
周五休一天假再加一个长周末,俨然也是半个国内的黄金周了。

我们还是哪也没去,这四天不是下雪就是下雨。
初一去了趟Edison华人区陪老公和老妈剪了头发,
一家五口吃了顿湘水山庄就算是过年了。
这不,澍童鞋今天又出差,接下来三天晚上该是我单独跟娃战斗了。

小娃现在常常粘我,嗖嗖地边爬边喊妈妈的样子怎么能不让我心软。
他已经将近20斤,抱在手上老沉老沉的,
抱不动一放下他就叫,蹭过来妈妈妈妈地叫着要再抱。

他会察言观色,触碰新东西前会抬头看我的表情,
仿佛是在征求我的同意,或者寻求我的建议;
有时抱着他面朝着我时他会突然把头向后缩一下,
像是为了把眼睛拉到能比较舒适观察我的距离一般,
然后就若有所思地观察我的脸,甚至再上手抓一下我的五官。

想想去年这个时候我正要开始休产假,
一转眼今年他已经快要开始自己走路了,
怎么说呢,这就是老人们所谓的成就感吧!

【开始认人了】

昨天送走了公婆,今天又迎来了爸妈,
第三轮老人带孩子的模式开启。

这已经是娃的第十一个月了,之前没觉得他特别粘谁,
昨天爷爷奶奶走了也没表现得多难过,
我和澍单独带他了20几个小时他也挺好。
但今天下午从我爸妈进门,他的哭闸就打开了。
后来下午觉醒来愈发厉害,简直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两个老人大老远坐了十几小时飞机过来见见外孙,
结果别说抱了,稍微靠近一下就哇哇大哭,
也是让他们心酸又无奈啊。

我本来还想在家工作,可下午他这一闹,
直接霸占我的所有时间,得了,全陪了。
好在慢慢到了晚上,开始愿意跟外婆交流了,
先学她咂巴嘴儿,然后可以让她扶着站,
到最后晚饭时坐在餐椅上跟她学作揖。
哭了一下午都肿了的小眼镜笑起来更是一条缝了。

我妈说哎呀你可不知道你小时候,我们把你托给你外公外婆,
后来回去看你,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也不认我们啊!
嗯,我心想,所以这也是我们坚决不会把小孩丢给国内的你们的原因。
哪怕让他花点时间重新认识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也不愿意他像防着陌生人一样不认识亲生父母。

小人儿,你可以,有你妈当年的风范!
 

【2017盘个点】

丧版:

【身材走形】
生完孩子9个月了体重还在100斤以上徘徊,总是差那么4、5斤。
肚皮有向前凸起的松弛,颜色较周边略深,
要靠站立靠深吸气才能取得曾经的腰围。
八个月哺乳正式结束后,cup没有升,
胸围倒是涨了,涨在肩背的宽度上,这真是死活减不下来的地方。

【孩子吃饭】
自从娃的辅食加量到能跟大人的三餐一起吃后,
每天最痛苦的就是喂他吃饭,或,看老人喂他吃饭。
他已经把那个宜家的high chair,Graco的playard,
Fisher的jumproo跟吃饭这件事建立起负面的链接,
但凡把他放在以上三个任意的位置中,他坚持不过10分钟就会闹。
可以预见的是,这孩子,会跟我小时候一样,吃饭是个大难题。
如果只是我和澍带他,我们一定会秉承”不吃就饿着“的原则,
可是老人在这里,各种威逼利诱的喂饭场景不得不天天上演。
没办法,在白天的大量时间里,老人是跟他相处最多的人,
在他这几个月快速的认知发展中很快就能区分谁对他严格谁对他溺爱。

【房产税】
新买的大house在交易期间都很顺利,
入住后两个月,澍收到了town里发来的更新的房产税,
才发现前房主去年有个扩建的permit随着我们的交易结束而关闭,
新的房产税率按他去年扩建时来算,有大约6千多被征到了我们头上。
主要责任应该算当时帮我们交易的那家Title company,
他们没有查清楚这房子还有多少未交的税。
可我们的中介和律师都说这官司打了不值得,
目前正在寻找靠谱律师中...

【队伍散了】
在我休产假期间,小组里走了三个人,
两个加州的同事分别转去了别的组,
一个都柏林的离职回了他荷兰老家,
我8月份回去上班时已经有四个新人进来。
晃荡了两个月的我找到了销售岗位轮岗,
就在我离开的第二周,得知跟我在纽约最久的前组员L也找了下家,
走上了program manager的路,依旧在纽约,但属于程序员的职位范畴了。

【MBA未完成】
香港office调来的台湾姑娘B这个秋天跟我说她报了GMAT考试的培训班,
我说哎呀我刚怀孕的时候也在考虑要不要去读个在职的,
上周最后一个工作日时她开心地跟我说她已经拿到NYU的adminssion了。
恭喜完她我也反省了自己,嗯,看,人家有决心有行动力的人就是不一样。
我那本GMAT 2017 Official Guide又被挪到新书架的底层了。


鸡汤版:

【不长痘了】
那些”只要生个孩子就好了“的民间传说中,我唯一中了的是不长痘痘了。
至少是so far不怎么长了,偶尔冒一小颗在以前看来根本不算事儿。
也许这还可以归功于彻底断奶后开始吃低雌激素的长期避孕药,
但这药伴随着隐约的头痛和嗜睡,不知过几个月会好些不。

【娃长得好快】
现在9个半月的他,20磅,30英寸长,已经会扶着东西迈步走了。
看看Google Photos里他出生以来的照片和视频,感慨他的变化真大。
我已然忘记了当初生产前后的痛苦,涨奶,缺觉,情绪低落,
看到比他小的我会努力回忆他那时的样子,
看到比他大的我会憧憬他将来的样子,
以此来加强自己生养孩子的决定带来的正向回报。

【买了第二套房】
所谓的美国梦中最经典的就是买独立house.
为此我需要付出1小时15分单程通勤的时间。
这大房子有四个卧室,一个书房,
一个装修完备带浴室和厨房和独立出口的地下室,
后院硬化的水泥地可停至少5辆轿车,
还有一座塑料暖房可以自己种点小菜。
我们从买到装修到家具没花父母一分钱,
这是我真正值得自豪的。

【职业新方向】
产假归来后终于大胆地在内部找新的职位了,
前后投了不下7个,也到处约人聊天了解各种职业发展方向,
终于在11月初有心仪的组接收我做为期四个月的轮岗。
这不仅需要放低姿态去学新的产品,
还需要快速加强英文口语能力,
为了走出瓶颈,这是我给自己加的码。
希望我能抓住这个机会在轮岗结束时留下,
那将会是一个big milestone.

【纽约文化沙龙】
怀孕的末期发现了这个组织,创始人还是我司的同事。
挺着即将9个月的大肚子去听了一期活动,
决定厚着脸皮问他们有啥忙可以我来帮。
产假时被分配了个订购礼品的任务,搞了一个多月圆满完成,
于是8月底成为了沙龙的理事之一,掌管自媒体平台的传播。
最开心的还是认识这些有趣的朋友,
异国他乡有了些许温暖的归属感。

好了,丧和鸡汤各五条,2017就剩最后一天了。
我们哪里也没去,在冰天雪地的新泽西窝着,
这可能就是最好的休息了吧。

 

【三十二】

当初看上这个房子,有一个原因是主卧有很赞的挑高的卫生间,
两扇天窗下是个浴缸,在里面泡澡看天发呆冥想应该是很享受的。

今天,还有不到一小时就结束的我的32岁生日,
本还想是不是应该去把自己浸没在那个浴缸里享受一下,
但,真是又困又累,窝在床上起不来了。

嗯,搬近这个家已经快两个月了,那个浴缸基本就是用来给儿子洗澡的。

这可能就是某种形式的“中年危机”吧,
花费力气以为要满足自己的某个愿望,
一旦真的得到了,才发现愿望本身其实披着华而不实的外衣。
这种事情可能在中年有了一定钱和能力后更容易发生,
的确是检验什么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试金石。

三十二,还不算中年吧?

 

【Am I Behind?】

公司里有个匿名邮件群叫Expected Moms, 
主要是给怀孕和有孩子的女员工用来交流各种育儿信息的,
平时也有各种吐槽工作家庭的thread, 
因为是匿名,所以讨论的尺度还蛮大,承担了不少树洞的功效。

这几天有个主题为"Just turned 33 and was promoted to L6, am I behind?"的讨论邮件异常火爆,
炸出了一堆潜水的妈妈们,截止目前已经盖了100+楼了。

回到这个邮件,楼主说她最近刚被晋升为Level 6,
这个level是我厂内部的职位级别,通常说的升职加薪就跟这个级别有关。
她9年前入职,当时只是Level 2。

她在里面这么说到:
“Instead of feeling happy, for some reason, I'm just tired and a lil bummed. 
Like it was hard to get to 6 even though I feel like I earned it years ago
(spend 4.5 years as an L5, including mat leave time). 
And I can't imagine getting to 7 or 8. 
I feel like if I was at a different company, 
I'd be in a position of more influence
(albeit with likely a worse wife/life balance and benefits). 
And the pay raise wasn't great because I was the top at L5, 
so now I feel like it's just going to be
more pressure/stress without the compensation. 
If it makes sense at all, 
I think I also am bummed that I'm not going to be the boss lady I thought
when I was going to be as a young adult. 
After having a loving husband and wonderful baby, 
it doesn't seem as important, 
but it feels like giving up versus an actual choice.

I love Google and my job, but can't shake the feeling
that I'm just a cog in a wheel in this massive org. 
I should be happier!”

有意思的是,我正好刚过完我的6年谷歌纪念日,
2011年的10月31日我在北京入职,当时也是level 2。
现在6年过去了,我才level 4, 而我马上要32岁了,
这位楼主要是feels behind,那我真应该feel ashamed.

嗯,我确实也想过我真的很落后吧,
尤其是两年前当知道同组的比我年轻三岁的姑娘还比我先晋升到level 4。
我给自己找的借口是,当年若不从悉尼调来纽约,
我应该还会早半年被promote。

这也不是什么我厂独有的秘密,换location,换业务组,
在所有职场上都是晋升大道上的绊脚石。
再加上女性独有的怀孕生孩子,将近半年时间的产假,
回来上班也多半也是疲惫不堪,前后起码一年都跟升职无缘。

其实去年我被promoted后也曾想过要不要换个role做做,
也着实更新了下简历在内部找了几个职位,
陆续收到拒信后又发现自己怀孕了,
想想若是真的去了新职位可能适应起来要更辛苦,
既然怀孕了很快又要去生孩子休产假,
不如在目前的组里待着,等生完了回来再看。

转眼到了这个八月我产假结束回来上班,
team接了一个新产品,走了三个人,又补充了四个新的进来。
我也没落下,新产品学起来,旧产品有什么变动也跟着更新,
还跟老板坦陈了说愿意承担更多责任and shooting for next level.
老板一脸笑意地鼓励我说我们还有很多机会让你做big impact projects,
但当机会来时我去申请,被任命的还是别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被边缘化了吗?
我相信这不是上司和同事在故意边缘化我,
可我要还不主动做点什么来,是不是就真的被边缘化了呢?

再回到这个楼主的邮件thread,
下面的回复大致呈现两类意见:
1.楼主你这是在赤果果打我们的脸:humblebrag!
2.楼主我理解你,这种不安全感我也有,别比较了,Comparison is the thief of joy

意见如第一类的:
有40岁的跳出来说我来公司10+years可还是level 4, 
你这个邮件让我更加沮丧,我准备明天take a sick leave来处理下我沮丧的心情,

有35岁的说我刚被升到level 5,
本来还感觉挺兴奋且有成就感,直到读了你这篇邮件。

意见如第二类的:
有5年前从临时工做起到现在已经30岁还是level 4的,
觉得自己被公司轻视,给了那么低的级别而且每次升职都还很艰难,
所以理解和欣赏楼主,要楼主别那么沮丧,为自己骄傲。

有34岁level 5且看不到最近有什么希望升level 6的,
但我有3个很棒的孩子,有我自己喜欢的工程师工作,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依旧很大,
也许level 6的薪水会更好,但work life balance肯定不咋样,
楼主你很棒了,你比很多人都好很多了。

当然还有人把楼主上纲上线到“age discrimination”,
她的帖子就是无意识地歧视了比她年龄大还不如她的人,
也有不少人出来帮她辩解,只是一个匿名吐槽的空间,何必那么认真?

剥离了这些mixed feelings的表象,
这还就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职场上的安全感。
这安全感in general是个付出和收获的比值,
往严重了说可以是来源于被坐冷板凳或裁员的风险,
往轻了说可以是感觉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卡在某处进退不得。

其实想通了就能释然,公司发展成这样大的规模,每个人都真的只是螺丝钉,
升职加薪要凭努力和本事但很多时候还真的看运气,
越往上走性价比其实越低,你会变得更忙更少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内心。
除非离开这样的公司,去小一点的,不成熟一点的,
可能更能满足你要的快速发展和晋升,
但谁都知道权衡大公司的安稳有序和小公司的“乱世出英雄”。

I am behind, I told myself.
And opened the calendar clicked "Yes" to the second round interview of a rotation role.
But I am willing to deal with it, and fix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