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你的机遇是我的风险】

刚看完《半个喜剧》,豆瓣论坛里有个高回复的帖子在问:

北京户口有啥好,值得跪着活?

我就此跟澍聊起好友凝,十年前,为了落个北京户口,

辞掉有前景又对口的工作,去一个闲职但最终没落下来而打道回府的事。

我理解北京户口的重要,因为我自己也算有惊无险地按程序办下来过。

但我真不理解这东西有那么重要,至于必须把自己委屈成那样去妥协吗?我对澍说,

不能让一个身份把自己困住吧?何必呢?看我,后来有机会能进Google要去上海,

我就大胆地去了啊!并没有因为我有北京户口而失去这个机会嘛!

澍眼睛一亮,目光马上从他的手机甩到我这里:

对!不要为了身份把自己栓在一个地方。我是说美国绿卡!

他边说还边拿手指戳着下方,特指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嗯,就是美国。

这事缘起早上我们推着妹妹去散步时的不愉快的对话,

而且这样的对话在最近越来越多地被提及。

因为这一年多来他都在酝酿着回国,彻底地回国。

这锤子终于在2月初落地,拿到了还算满意的offer,要他4月份去上海上班。

然而国内的冠状病毒爆发让事情又有了可能可以拖延的余地,

中美之间的很多直飞航班都取消了,目前回国也要自我隔离两周。

虽然现在离4月份还有一个半月,不知道情况能否好转,

我就老劝他再跟那边拖一拖入职,

表面的理由是疫情,我的私心是他还能再陪陪我,帮我分担育儿。

今天早上的对话又扯到这里,又一次不换而散。

因为他不想拖,他想尽快去上班,他嫌在这里待的每一天都是浪费时间。

我很难过,难过的是我留不住他,孩子更留不住他,

他并没有珍惜和我们相处的时光,他有更向往的事情要去奔赴。

我们讨论过,我也同意让他自己先回去试试,至少半年后再抉择到底要不要彻底搬家。

至于我,内心是不想回去的,因为我知道我将会面临什么:

要么是996的工作,孩子扔给老人管,

要么是全职妈妈,天天围着孩子转,

有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又不那么烦心且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吗?

有,我现在做的这个不就是吗?

干嘛要回国?

我一个带着两个学龄前儿童的中年妇女,

看着你所谓的opportunities,对我来说全是risks!

是,我确实舍不得美国绿卡,不是贪图什么福利和虚荣,

因为综合了所有因素,我没有看到我回国的机会比在这里更好,

我目前做不到能够无怨无悔放弃绿卡的选择。

我没有变,我还是那个十年前不愿为了一个身份把自己绑在某处的人。

我从来都是趋利避害的,只要你告诉我,回国的选择,到底对我有什么好?

我们没有再冷战了,我也不会在就这个话题去抱怨了。

现实的经历才是最能说服人的,想走的心是拦不住的。

至于未来该怎么办,we will see.

【Zoe is 100 Days】

妹妹98天的时候约了澍的同事去他家拍照,

我们的小模特(们)表现得不错,老母亲很欣慰。

妹妹很乖,现在已经偶尔能睡过夜了。

都是由澍晚上带她,我也放飞自我地从她三个月起开始睡整觉,

虽然只有6小时,俨然很幸福。

除了游泳,我还开始练空中瑜伽,和Zumba.

离目标体重还有不到十磅。

我偶尔还会拿“再生一个”去调侃澍,

他也装作“吓了一跳”继而笑笑。

我们都知道我们不会再要了,

所以对她每一天的陪伴都变得更加珍贵。

小姑娘,加油呀!

【永恒的爱人】

昨晚凌晨三点半我起来泵奶,习惯性地点开朋友圈看一遍,

发现从来不太在朋友圈分享个人生活的冠良发了九张照片和一句:永恒的爱人。

我没有多想,看完照片点了个赞。

就在我发完上篇博客后的几个小时,收到了另一个大学好友的微信,

问我有没看冠良刚发的朋友圈,我再刷了一遍,天哪,她老公去世了!

昨晚那条“永恒的爱人”,是当下缅怀他的!

上一次见她是去年我们回国路过北京,她刚生了女儿,我和澍去月子中心看她。

微信上最后一次联系,是今年四月她生日我发的祝福,还告诉她我怀老二了。

学生时代的亲密无间随着毕业后的散落四方,成家后的生活繁琐,早已淡出了彼此的生活,

但得知这个消息后的我,边看她那条朋友圈边跟澍讲述冠良的身世,控制不住地泪流满面了…

澍说,我们终于已经老到有朋友开始离世了。

我说我实在不能想象要是你死了我怎么办,两个孩子怎么办,

他笑着说,那你会得到一笔不菲的保险赔偿,拿着这钱去找个更好的呗!

我苦笑。

第二次落泪是在刚才给妹妹洗澡时,看着这个肉乎乎的小丫头,

迷茫的小眼睛看着我,我又代入感强烈地上头,如果我突然离开,她怎么办…

果然人到中年,身上的包袱越来越重,全是依靠我的人,我却不知该靠谁。

爱之深,才知失之痛,且行且珍惜。

【妹妹满两个月】

今天是妹妹两个月整。

小丫头每次喝完奶肚子都圆滚滚的,

去儿医那里检查,虽然已经11磅多,

可还是掉到了体重表的51%,要知道她出生时可是83%的。

Baby acne, 湿疹,cradle cap跟她哥一样,一个都没少,

吐奶,胀气,哼哼唧唧睡不安稳,也是跟她哥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是我们都更从容了,哥哥都经历过一遍了,没有意外。

我最关心的我自己的体重问题也在逐渐改善,

已经减掉28磅,相比上次同时期的进度,是超越的。

上周开始了游泳,这周去了两次,强度增加到每次500米,

今天也开始恢复在keep上做简单的weight losing exercise,

期待100天时能有更大的突破。

读书,上网课,练琴,前两样已经开始有缓慢进度了,

频繁泵奶还是会导致夜间睡眠不足,

需要静下心来学习的项目显然不如出去活动容易overcome瞌睡。

圣诞我们全家准备开车去趟匹兹堡,

妹妹满了白天后准备去波多黎各,然后再去丹佛滑雪,

三月底还报名了公司两年一度的大会,这次在赌城Vegas。

嗯,只要能有出去玩,我都很期待。

其实熬过最辛苦的头一个月,一切就都好起来了。

【再也不生了】

上篇日志写完后几小时,也就是10月13日凌晨1点多,我破水了。

澍当时在隔壁房间陪Derek睡觉,我在床上稍微一挪动就哗哗地流水,

只好打他电话叫他过来,扶我起来,套个裙子拎起备产包就下楼。

嘱咐了爸妈看着点Derek,我们就开车去医院了。

这是个月圆之夜,一轮大月亮挂在深蓝的天空,路上空空荡荡,

之前我一个在日本的高中同学还跟我说要留意月圆之夜,

月亮的引力会把孩子给“吸”出来,我微信她,你说对了。

顺便打开app记录宫缩的间隔,还录了个视频记录下这个奔波的深夜。

到了医院检查室已经宫开三指,阵痛其实还能忍,就是羊水还在不停地破。

推进生产室时差不多快凌晨三点了,要了无痛麻醉,麻醉师扎好针就四点了。

期间有住院医师进来给我上催产素,再过一会检查了一下已经开了四指,

你可以睡一会了,她说,醒来估计天就亮了就可以生了。

但情况没这么简单,随着催产素的作用,宫缩的力度越来越大,

而我的疼痛并没有因为麻醉而减轻,我能感到双腿和臀部已麻,但宫缩依然强劲。

向护士反应后又来个助理麻醉师给我在麻醉里加了点什么,说是一会就好。

我完全睡不着,每一次宫缩来袭我都需要调动全身的力气去对抗疼痛,

一波接一波,越来越密集,一定是麻醉有问题,因为上次生Derek的时候绝对没这么强烈。

就这么又扛了一个多小时,护士都看不下去了,一旁补觉的澍也醒来了,

终于决定要给我重新打一次无痛麻醉,那时我已开了八指,早上八点了。

事实证明第一次麻醉肯定有问题,因为第二次扎好后五分钟就见效了,

我之前硬是自己扛着疼痛从四指开到八指,几乎算是领教了生产的极端疼痛。

八点二十左右,宫口开全,push了大约四五轮,八点五十二,Zoe出来了。

从凌晨两点半进医院,到八点五十,不到七个小时就生完了,二胎果然快很多。

此刻已是生产完后的第九天了,我轻了16磅,手脚的浮肿还没彻底消退,

肚子大概跟怀孕五个月左右差不多,以至于今天在Target被收银员关照when will you due;

奶在回家后的第二天来了,现在每天至少七次泵奶,或交替着亲喂,没睡过四小时以上的觉。

澍也辛苦地陪着我,不分昼夜,喂奶,拍嗝,换尿布,

每夜还要去陪一下Derek,他似乎要跟妹妹争宠似的,睡得不踏实要叫几声期待有人关注。

小姑娘现在睡在我的右手边,软软糯糯,偶尔哼唧,

醒了会睁着已经有较为明显的双眼皮的大眼睛到处看。

当她像饿狼一样咬住我的乳头使劲吮吸,我下身跟着宫缩然后流出汩汩鲜血,

我含着泪对澍说,再也不生了!再也不生了!

【过期宝宝】

10月11日是妹妹的due date,可惜现在都12号晚上了,她也没有意愿要出来。

肚子已经大到不敢正视了,走路超过20分钟就走不动了,睡觉倒还好,侧身夹着C形枕还能睡整夜。

两天前已经有所谓的见红了,每到晚上假性宫缩也来得格外明显,

但都不是正式发动的标准,着急也没用。

昨天见了医生,做了25分钟的胎心监测,一切都正常,宫口开了两指半左右,

我表达了想尽快催产,怕孩子长太大不好生,医生让我下周一再去,然后跟医院约15号的催产。

行,15号也挺好,Derek就是15号生的,你们俩差两岁七个月正好。

唯一的好处是我的产假因此顺延了,多赚几天的假期其实也干不了什么,反倒添加焦虑。

姑娘,你是嫌这个世界太辛苦,还想在妈妈肚里多腻歪几天吗?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辛苦,你逃避了几天也不会改变的。

你哥哥现在就在隔壁的房间闹觉呢,他来到这个世界两年半了,一直也没放弃对抗。

妈妈觉得你可能也是个固执的孩子,希望你能自己慢慢与世界与自己和解吧。

【惊魂925】

昨天,9月25日,差一天满38周孕期的我,差点被我亲妈给了断了。

下午4点,我们如往常一样,在家给Derek打好果汁,

开车去镇上的community pool停车场带我妈练一小时车,再去接孩子。

鉴于之前已经让我妈开过这条路,她表现得也不错,这次我也没想太多。

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她昨天状态不好,一路开得很紧张,且表达了不想开的意思,

我让她靠边停下,她却紧张地说不知道怎么停,就那么硬着头皮开到了停车场。

停车场很大很空旷,我们在这里练习过多次了,都放松了警惕。

她进入停车场后我就放心地刷起了手机,刚打开一篇微信文章看了个开头,

就见她瞄准一个车位要停进去,我瞥完一眼继续看手机,

她突然一踩油门,瞬间撞上了一棵树!

我尖叫,安全带勒得我生疼,好在没卡在肚子上,

扭头看我妈她正捂着鼻子,流了很多鼻血,我转向后面想给她拿纸巾但安全带卡得好紧。

这时有人从不同方向向我们跑来,车一个劲在滴滴滴地报警,

我妈已经懵了,还在猛踩油门,显然她把油门当刹车踩了,

我喊她别踩了,赶紧把档位调到P档,这时已经有两个人跑过来了,

我让她打开驾驶舱的窗户听他们说什么,她慌乱地连怎么开窗户都不会了…

接下来的几分钟,有人打电话报警,有人在外面喊我们快出来因为车子前面撞到树里卡住,

前盖都挤开了,还有丝丝漏气的声音,感觉像什么泄露了很危险。

我们下了车站在不远处,我妈在仰着头止鼻血,我在给澍打电话叫他快来,

这时警车,消防车,急救车,拖车都陆续开来了,开始对现场勘查并对我们做笔录和检查。

之后省略一万字,反正亲身经历了一场美国小镇应急组织的效率。

尽管我们都没有受什么重伤,急救人员还是建议我妈去医院检查一下,

所以又陪她经历了一次进急诊室的体验,一直拖到晚上9点才全部检查完回家。

我的腹股沟和肚子的下缘被安全带勒出了擦伤,还挺疼,

好在小宝宝在肚子里一直有动,我也没有流血或腹痛。

想到今天下午会见我的OB医生看38周的B超,因此在急诊我也没有要求做自己的检查。

可是晚上躺在床上感觉一阵阵后怕袭来,握着澍的手说着说着就哭了:

如果当时不是那棵离得近的树,我妈那么狠地踩油门不知道会开多快,直到撞到什么别的东西才停下来;

如果当时不是在空旷的停车场,撞到马路上行驶中的别的车辆或行人,会造成更多的伤害…

我这千辛万苦熬到38周眼看就可以生的孩子,要是以上哪个“如果”成真,我和她可能都会一命呜呼!

再夸张点,如果严重到我当场昏迷,我妈也不会讲英文,就算有人赶来也无法第一时间通知澍,

这场灾难都不知道以什么结局收场…

今天产检下来看到二宝的3D脸庞,和稳定的心跳,总算大舒一口气了。

天知道我当时车祸现场的冷静沉着其实都化成了事后背负的心理阴影,

面对可见的伤痕比我严重的亲妈,也是安慰大于责怪,

这一切的一切,不能说虚惊一场,但也体会了很极致的差点失去的感受。

但愿我的运气没有用完,但愿这个未出世的妹妹一切安好!

【第二个大长假】

从9月13号起,我开始休第二个产假,应该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吧。

这个秋天竟然到现在了还很热,前几天高温一度又飙到32度,

早晚温差些许,但晴朗如一,甚至看了预报这样的气温要持续到十月初。

爸妈于我产假前四天到达,时差已倒过来,就等着二宝降临便可上岗。

我休假的第一天是个周五,澍也请了一天假,早上我们一起去产检,

中午带爸妈去爱迪生的华人区吃西北菜,下午看了即将下线的《哪吒》,

最后到大华超市一通大采购,回家路上顺带去day care接上Derek,感觉很圆满。

提前四周待产休假其实如同提前退休一般,身体稍有不便但又没有那么不便,

与其闲着无所事事让空虚袭来,倒不如自发给自己找点事干。

比如上周二晚上还自己坐火车进城参加的沙龙跟别家媒体合办的纪录片放映;

周三下午带爸妈又坐火车去看了Hudson Yards 和 The Vessel, 自己爬到了八层顶部;

这周一中午还跑了趟公司去组织并接待了蒋为的创业分享会。

没有活动的时候就真像个退休人士了,

睡眠时不时要靠小剂量的安眠药对抗起夜后的睡不着,

大部分时间还是能连续睡5-6小时。

澍为了让我休息好,还是秉承晚上陪娃在隔壁睡,

爸妈会接管一下早醒的娃,直到澍洗漱完毕送娃去上学,

我呢,就可以大方潇洒地赖在床上直到我想起来。

早上很凉爽,吃点早饭后就去院子里转转,

扫扫孜孜不倦掉落在drive way上的橡树果果,

拔拔前后院草坪的杂草,补种些新的草籽进去,再洒一遍水,

看看小菜园里的番茄长势,有没有生虫,需不需要修建枝叶。

其实爸妈早上也是干这些活儿,三个退休人士一起回归大自然。

下午呢一般就是当我妈的驾驶陪练,去年她在国内考下了驾照,但不敢在美国开,

我这个闲人自然就是她最好的陪练人选,几乎每天要花一小时带她练习上路,停车等等。

虽然不指望她在我生产期间就能独自上路,但总归越熟悉越好,独挑接送老大的任务也许不远。

或者当个司机带他们去附近的华人超市,农贸市场,

五口人每天的食品消费还是很惊人的,我孕晚期控制体重的目标艰巨。

给妹妹起名字也是最近休假期间的大事,可谓是绞尽脑汁。

中文名要跟哥哥的名字在“音,意,形”上都对仗,

英文名要根据中文名起得“信,达,雅”。

列举了十来个备选名之后,施若愉跃然而出:

哥哥施亦得的来历是施予也是得到,

施若愉就取意施予如若快乐,皆为一虚一动,平仄对仗,完满!

接下来还有读书计划,托爸妈从国内带来了几本书想趁产假看完,

之前在线学习的programming也要继续,

还想练首简版卡农或All of me的钢琴曲,

哎呀,到时候妹妹一出来没日没夜的喂奶哄睡换尿布,

我严重怀疑以上计划是否能坚持执行完任意一个,就谢天谢地了!

九月真美好,我从小就喜欢这个季节,

中国北方的秋高气爽,美国东部的层林尽染,

可以不用操心工作,有人照顾吃喝,

除了肚子里日渐沉重的甜蜜的负担偶尔压得有点累,

一切都是自由恬淡的,敢问这辈子还有几个这样的九月可以逍遥。

【成为女脱口秀表演艺术家】

早在大学期间流行看《康熙来了》时我就很佩服小S,自诩为谐星,敢秀也很敢自黑,

我也常觉得自己应该标榜一下直爽幽默,所以有时也会在一些社交场合暗暗模仿,

开些自黑的玩笑以博取一众欢心。

女段子手、女脱口秀演员后来开始层出不穷,

最近几年走红的有王自健80后脱口秀里面的思文,还有美国那个亚裔黄暴司机黄阿丽,

前者携老公一起爆料自黑,后者一扫亚裔sterotype, 下线有时实在低得听不下去。


再后来亚马逊Prime Video出了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我就立马爱上麦瑟尔夫人的风格,人美,心善,嘴巧。

对比地看过几段她塑造的原型的脱口秀录像,整体感觉比她差远了,

电视剧里编排的她实在完美,即使发生在现代也很难得,何况还是六七十年前。

我somehow也常幻想自己可能有脱口秀基因,当众抖些不失风度又引人好感的段子会挺给自己加分,

我也一向不屑去给自己经营什么美女、文静、温柔的标签,爽朗、活泼、大方就挺好。

虽然确实也没什么场合需要我去抖机灵,

那么偶尔在朋友圈里发些日常感慨的小段子打造一个诙谐的人设也未尝不可。

8月底我们这个大组在纽约office搞了三天的summit,

已经进入孕晚期的我一开始没打算参与组织会议,直到8月中我老板突然问我可否帮忙,

那怎么还能拒绝呢?于是被安排主持一小段ice breaker在第三天的会议里调动大家情绪。

我选择的主题是Name Stories,很简单,就跟你同桌的同事分享你名字的来历。

另外两天的ice breakers的规则都相对复杂,能供大家玩得比较久,

于是我就琢磨着我这个部分应该搞个开场白热热场,

先讲讲自己的名字的来历抛砖引玉。如下图:


简单一页幻灯片,做好每个关键词的出场动画,时间控制在5-6分钟,

挺着34周的大肚子娓娓道来我是怎么给自己起英文名的,然后中文名的来历又是什么,

最后还把老公的中文名也贡献出来升华主题:embrace your culture and identity.

现场反应效果竟然还挺好,活动中场休息时不少同事过来主动跟我说很喜欢我的分享,

还有个同事说他以前也有个韩国朋友喜欢起各种英文名并且常常更换,

搞得他都不知道到底该叫这个人什么。我笑着想这估计是东亚人学英文后的通病吧。

这周收到大老板发出来的summit的总结邮件,有当天录像的链接,

我忐忑地点开看了几遍自己的现场表现,啊,真是不堪回首啊!

一紧张就说so,没什么因果关系承上启下的句子,就是安插了很多so来缓解思考…

这public speaking的技巧果然是要去专门训练和强化的。

我那时大概就提前了一两天做了slide,自己在家过了几次flow.

只能感叹处女秀实在太粗糙,同事们实在很包容。

不知道以后还有什么像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了,

刻意去写段子可能还挺难,临场发挥又不是那种知识储备丰富的人,

想成为一个女脱口秀演员,那怕是业余的,这条路也是荆棘丛生呐。

【香港,别来有恙】

香港最近两个月又不太平,我也是后续才被动关注,直到13号那天对抗升级到示威者在机场打了大陆游客和记者。去翻了翻我的脸书,上面所有的香港朋友竟然都在支持暴徒,谴责警察,我才意识到,这才是香港的基本盘,人心早已与我们分崩离析。

很愤怒地发了条脸书状态,引起了一些回复,大家都各自的情绪中,并没有太理智的对话。说实话周三那天我和澍都没有去上班,因为周二晚上刷香港的情况刷到很晚,第二天实在起不来,心情也很差。我还跟澍说,我现在有点理解2016年Trump当选总统后很多左派人士尤其是学生们表现得如丧考妣,罢学罢工,甚至还要找宠物狗来安抚受伤的心灵。澍笑着说,你这比喻不恰当啊,人家Trump可是合法当上的总统,你应该说哪天等香港合法独立了你有那么悲伤才对…

后来又在脸书上分享了一篇我在微信上看到的文章,觉得港人应该兼听一些大陆的声音。在那条下面倒是引来了两个理智的港人朋友的对话,甚至还有很久不联系的国内的朋友也介入了,大家讨论得还蛮深刻的,我还为他们的一些观点不得不去查资料,给自己补了补课。

于是周五晚上,花了点时间写了一下自己的思考。如今两天过去了,只有寥寥的几个中国朋友点了赞和分享,我意在让港人能多理解我的想法也是徒劳。

唉,这个时候才发现,人心隔墙,在各自根深蒂固的既有观点上去说服对方是很难的。

以下是我那篇感想,也贴在这里吧:

感谢最近在我FB posts下理智留言的朋友们,我觉得这是个倾听不同声音的好机会,让我了解港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事件发生伊始到现在也有两个多月了,我也有意识地去看一些非中文简体写作的文章,接受一些不同的角度和看法。当然我也有自己既有的观点和立场,所以看到不同意见时也常常会质疑和反驳,不太能全盘接受。相信这也是到如今在各种媒体渠道里大家自说自话的根本原因——大家都只愿意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我现在也不急着去说服谁,就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看到和思考的问题吧:

1. 香港本地媒体环境

看到很多港人朋友在FB里转发的各种不论是语气温和还是挑衅的文章,常常矛头都会指向中共,“迫害”,“独裁”,“压制”,等字眼轮番出现,甚至还有人写“中共殖民”。初看到时很生气,到底中共怎么迫害压制你们了呢?如果真的迫害压制了,你们怎么可能还有机会上FB?

港人每天常看的报纸,电视,网络新闻和社交媒体,几乎都是以报道中国大陆的负面为主,全方位不遗余力地把中国大陆每天发生的各种不好的消息加工渲染,裹以文革时代的对抗字眼和意识形态,塑造一个万恶的黑色政权时刻残害着它的人民,一遍遍喂养给香港民众。回归二十多年了,这样的媒体环境没有太大的改变,亲中的媒体关注度低,有营养的材料鲜有人问津,大部分人都被这类紧盯着大陆问题的媒体环绕,久而久之,只能对大陆滋生更多的厌恶,不愿也没兴趣去了解真正的大陆。当有任何涉及民生或公共政策的问题出现的时候,媒体经常渲染的那个“假想敌”就合理地来背黑锅了—— 都怪中共!

在我看来,中共非但没有管控什么,倒是充分维护了香港的言论自由,放任这些毒媒体二十几年,让香港与大陆更加隔阂。

2. 香港人失落的心态

曾经的亚洲四小龙,香港的经济和文化都有绝对的代表意义。起码在九十年代,一个码头工人或卡车司机,都有钱去广东包个二奶。随着大陆的开放和经济崛起,大陆人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眼看着自己的当年的穷亲戚都成了暴发户,自己这边好像变化不大甚至没有变化,这种失落的心态,需要找到一些出口来发泄。前面说过的媒体环境其实就恰好贡献给民众一个大的出口:大陆有钱了又怎样,看他们还有那么多阴暗面!每天麻痹在大陆的负面新闻中,确实能缓和很多自己日常的焦虑,进而挽回一些失落。

另一个出口就是政治体制,或是说意识形态,经济上的优越感下降,但对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的坚持依然是值得港人骄傲的地方。追求民主我不反对,民主是个好东西,不过想靠它搞好一个国家和地区,是要有很多前提条件的,它往往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并非原因。这几天通过和一些港人朋友的互相评论探讨,发觉港人普遍对民主的期待过高了,仿佛这是剂万能良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我本人现在美国工作生活已有四年,经历过2016年美国大选,虽然自己没有权利投票,但也侧面观察了整个过程。平心而论,对民主的认同也就是在那之后变低了很多,再结合最近十几年世界各国,尤其是看到发展中国家在被迫推进民主改革甚至民主革命之后的种种失败,更加让我觉得推进民主是一个社会需要非常谨慎对待的事情。

3. 香港人的身份认同

以上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恶性循坏:经济增长乏力,媒体加剧对大陆的负面渲染,大陆在港人看来并非是机会而是危险和恐惧,进而产生更多的排斥甚至敌对。大陆的国际地位日趋上升,全方位深度参与了全球化的合作与分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跟大陆做生意也不敢轻易挑衅大陆,进而对香港的“保护”也减弱,最多就是舆论声援。

97以前可能还有很多港人认同中国,毕竟英国是殖民者,迟早有一天要离开。97以后由于大陆过于恪守“两制”,使得香港人并未融入大陆的各项体系,普通港人只会感觉日益增多的大陆游客或新移民,抢夺了你们的资源,带来的都是麻烦。随着大陆经济慢慢开放崛起,但政治上并未按西方那样发展成民主,这让浸淫在西方自由思想已久香港人也很难认同,于是港人只会寻求自我定位,即“我是香港人”,与中国划清界限。还有更极端的,走向了要求独立。

从最近跟FB港人朋友讨论的情况看,这确实是个身份困境。就像我能理解在美国长大的亚裔也有类似的困境一样。不过香港人比美籍华人更应该有信心的是,大陆是一直视你们为同胞,向你们敞开大门的,而且会越来越开放越欢迎你们来参与大陆的各项事业和建设,你们可进可退;美籍华裔的尴尬在于白人为主导的社会有各种对亚裔的隐性歧视,以至于竹子天花板很难打破,而另一边祖籍里的故国也只当你是美国人,文化上的隔阂远远大于中港。

在我的工作场合有很多港台同事,我从来不主动跟他们讨论政治,也非常尊重他们不认同中国这件事,不管他们有意还是无意地表露出对中国不满的地方,我也通常都一笑了之,不去争论。这就好比谈恋爱,强扭的瓜不甜。但是我还是想表达,请放下你的傲慢与偏见,多去了解大陆,尤其是大陆这些年政治经济的演变,大陆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早年走了很多弯路,做了很多不必要的牺牲,最近三四十年才才开始走上正道,难得地抓住了一些机会,得到了一些改善。希望港人不要以对抗和鄙视的态度否定大陆,放开眼界去合作共赢,毕竟我们才是命运共同体,寄希望于外国人来拯救是可怜又可悲的。

另外还想单独说明一点的是,不要低估中国人对信息接收和处理的能力,最典型的论调就是我们在墙里,我们看到的都是被审查的,我们被蒙蔽了。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个众所周知的审查,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在看国内新闻的时候知道该如何解读,也知道怎么合理翻墙,去墙外看不同的信息来源,并非如你们想象的那么天真无知。

就拿港人最爱提及的六四事件来说吧,在我的大学校内的FTP上就有3小时完整版的美国人拍的《天安门》纪录片,那可是十来年前,我和同学当年都看过,后来认识了我先生,他也说当年在他上大学时和室友一起看的。大家看完后统一的感受是,这些学生真盲目,学生领袖真该死,幸好当时中央出来镇压了,不然中国今天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这样的片子真应该每年6月4号在全中国上映,以儆效尤!你看,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不一样?你们接受的有关六四的真相到底是否就是全部真相呢?你确实可以说中共屏蔽了很多六四的东西,但人们并非没有渠道去了解,至少大学校园的内部网络都可以看,这里面的资源也很容易拷贝下来私下传播出去给没有看过的人看。

中国每年有几十万在海外留学的学生,加上工作和定居的,好几百万肯定是有的。最近二十年出国的中国年轻人明显比上个世纪的中国人自信了许多,从前的中国贫穷衰弱,西方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天堂,随着差距的缩短,现如今的西方世界,不论是从经济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还是社会秩序,都没有比中国大陆有什么本质上的优越。反倒是我们见证了西方的民主自由造成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后,会自发地觉得中国大陆有自己的好处,愿意去相信大陆的政府并且维护这难得的果实。

还是那句话,请放下偏见,打开眼界,接纳包容,合作共赢,别让表面情绪主导了理智,中国不是你的敌人,香港明天会更好。

最后推荐两则videos和一则Reddit讨论, 有助于了解中国和外国人怎么看待这次的香港事件:

Eric X. Li: A tale of two political systems

"一國兩制"的未來展望20160409 (Part 1/2) - 強世功教授

What Is the End Game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