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忘录

这里是我在blogcn的旧文,从2004年开始写到2015年30岁生日前。

因服务器不稳定和操作繁琐,我把它们全部搬到这里。

作为陪伴了多年的博客,它一度被我来回改名,直到【笑忘录】。

 

【9.14两周年】

一整天的summit,下班还要跟跟老板和加州飞来的同事吃饭。眼大肚皮小地点多了,叫服务员打包准备带回家给澍吃。 上次他似有非有地抱怨过我在外面吃晚饭不给他带,这次我记住了。

赶火车的路上路过一家看似比较高级的花店, 想想两周年了我也没买什么给他,买朵花吧。 于是一个面目清秀的纹身小哥帮我挑好的两朵花打包,满心欢喜地拎上火车。

到站正好错过一辆公车,心里有些不爽, 打电话要他接我,刚加班回来在路上的他也不是很乐意,但表示还是会绕过来。 半小时后等到了他,看见我买的花,说,哎呀你买花了啊,我还说等下带你去买呢, 我就故意来了句,指望你接我回家都难,还指望你买花吗?

然后,矛盾爆发... ...以上省略一万字... 总之,发泄完了又好了,我们现在并排坐在床上准备一会看一集Breaking Bad睡觉。

呵呵,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工具吧。 第二年,开始有磕磕绊绊,不过还能理性沟通迅速和好。

You have long way to go!

【Gap Month】

  这是我入职Google三年半以来休的最长的一次假了。 从北京到上海到悉尼,异地异国调动了两次都未曾休过一天, 这次狠心向老板要到了这个gap month,犒劳下自己。

这个六月,澍也请了三周假从美国过来陪我。 第一周在澳大利亚,我们去了3天大堡礁,回到悉尼后他陪我做完了checklist上所有的事。 第二周回国,先是在上海签证面试,当日下午去北京更新他的身份证待了2天, 再一起回郑州,跟我的家人朋友见面,还抽空去了趟少林寺,看了很棒的禅宗少林大典。 第三周再回上海,本以为24号就能走,可美国签证系统崩溃, 我们就在松江陪他父母,间或进城看看同事朋友。 本以为还能再赖一周,谁知今天护照突然拿到了,于是赶紧订了周日的票赶下周一去上班。

马不停蹄赶场一样的休假其实没休息到哪里去, 实在太多要做的事搞得我各种上火长痘口腔溃疡,比上班还累。 有那么一下恍惚,是周二回环球金融中心看望老同事, 一走进大厦Lobby那股淡淡的香水味和地板墙砖的金黄色, 顿时让我穿越回曾经的时光,澳大利亚的一年几乎全部可以抹去如同从未发生, 可见环球的那两年多岁月是烙下了多深的痕迹。

来不及感慨什么了,一路狂奔去下一站吧!

 

 

【最后一个工作日@Sydney】

  早上故意辗转两个码头去坐了轮渡上班, 中午照例和同事吃完饭去公司附近的公园散步晒太阳, 晚上和朋友去Dance company跳了最后一次jazz课, 回来看到下午下班前发的farewell邮件有了好多回复,甚是感动。

这一个星期都很忙,忙到飞起来。 但还是坚持去做了以前常做甚至一直没时间做的事。 瑜伽,羽毛球,跳舞,还尝试了一次公司的按摩服务,非常赞。

这一年真的好快,时间真的是在开玩笑一般, 在你想赶快结束异地恋的煎熬时它像蜗牛一样慢, 但你想继续享受南半球风光和lifestlye时它却真的白驹过隙。

就算把bucket list里的项目都check完,也还有好多遗憾: 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可能需要至少一个gap month才能走完: 中部的大岩石,黄金海岸和布里斯班,南澳的阿德莱德,西澳的珀斯,塔斯马尼亚岛... 我也尽可能多地体验着,但时常为了完成任务去做,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我和Google Sydney的缘分到此为止, 明晚还有一场farewell drink, 然后就继续向前吧。

 

 

【Leaving Checklist】

 

填离职checkout, 表格的抬头是这张图,觉得应该保存下来,感怀一下。

昨晚突发奇想,再做个表格,把离开前十天要做的事都列出来,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日程表:

 

这些都是已经定下来要做的事,空白处到时也会有不少预期外的事情插进来吧。 我就是爱把自己搞得很忙的样子,过不了清闲的生活,命里犯贱。

澍在视频那头激励我,这可是你在澳大利亚的最后一个单身的周末了,还有什么没干的赶紧去哈。 唉,我一点也不不知道该干什么,这个周末天气不是很好,宅着可惜,出去也无聊。 我想我也确实也是挺需要人陪的吧,最好的搭配是周六呼朋引伴,周日主动独处, 或者颠倒一下也无妨,张弛有度,才算是好好利用了周末。

那么,再逼一下自己,离开澳大利亚前要做的十件事: 1. 捐种一棵Jacaranda. 2. 和澍拍一套情侣写真和婚纱照 3. 住在海边看一次日出 4. 潜一次水 5. 抱着考拉照一张相 6. 去歌剧院听一场音乐会 7. 开一次公司的电动汽车 8. 在曾经常路过的Balmain east码头餐厅吃一次晚餐 9. 坐一次water taxi 10. 把不要的旧衣服床上用品捐给慈善机构

以上前六条我都安排好了,剩下四条,就在日历表里空白处择机安插吧。

遗憾总是有的,它们是我下次再回来看你的重要借口。

 

 

【Sensitive Again】

晚上在超市买了些东西,提着袋子走回家,路过Gladstone Park, 进去转了转。绿草茵茵,大榕树亭亭如盖,几盏路灯昏暗,安静是唯一的主题。 在长椅上坐了坐,发了个呆,站起来走去小学旁的游乐设施。

几十米外的秋千上坐了一对男女,在呢喃嬉笑。 我朝他们看了一眼,2秒钟后移开视线。 突然,那个女的跟我打了个招呼,Hello! She said. 完全看不清两个人的长相,只是两个晃悠的剪影,外加女人那只向我挥舞的手。 我愣了下,尴尬地回了句Hi, 就逃一般地走开了。

靠着一个蓝色的塑料滑梯,泪水莫名奔涌出来,堵都堵不住。

她为什么要跟我打招呼? 她不是有男朋友在旁边陪着吗? 为什么这里的陌生人都那么nice? 即便是晚上,即便他们还在聊他们的事情,而我只是远远看了一眼?

而我又为何被这一句Hello戳中了泪腺, 在这静谧的秋夜兀自哭了好一阵。

想列个check list, 离开悉尼前要做的X件事。 虽然没有专门写出来,但一直在努力完成心里已经有的那些事。

对这里的喜爱衍生出离别的不舍, 实际上不及我对未知生活的恐惧。 我以为我不在乎那些未知,但当一些现实问题逐一浮现的时候, 才知道自己高估了自己,原来是比想象脆弱。

好吧,这一次,我接受命运。

       

【It's an Offer Day!】

  尽管已经有预知,但当早上在众多未读邮件里,

筛到这封发自Google US Offer Letters的邮件时, 还是很开心很开心的。

更没料到的是,中午吃完饭回来, 又收到上海HR的邮件,说我早先推荐的一个姑娘也接受了offer, 即将在上海office入职。

这是我第二次transfer,但第一次推荐人成功! 后者带给我的喜悦更强烈,除了诱人的奖金, 还有由衷地觉得,我自己,在传递—— 因为几年前我正是被朋友的朋友,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推荐进来的。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暴风雨过后的悉尼碧空如洗。 我是不是应该去庆祝一下? 没有耶,连下午4点公司的TGIF点心都没去拿, 处理完手头的所有工作,清空未读邮件,扫描好申请US工作签证的材料, 再一看时间,已经八点半了。

搭船回家,放下东西换上运动装出门。 安静夜空下的港湾公园,一个人走,一点也不害怕。 头顶的闪烁星空,低低的峨眉月, 码头有三两个钓鱼的人在细语,偶尔有船开过的马达突突。

又要跟一个城市告别了,这个我第一次独自工作的国外城市。 没有欢闹没有喧嚣去庆祝自己拿到纽约的“体验卡”, 反而选择安静地陪着你,好好地感受你。

所以,你知道我有多爱你。

 

 

【第三次】

  这是我第三次来纽约。

从盐湖城回来的第一个周末,澍带我去Jersey City看房子了。 严格意义上说,Jersey City属于New Jersey,与纽约曼哈顿有一河之隔。 那里的社区比较好,离纽约也近,价格还算合理,就成了大批曼哈顿上班族的居住之地。

我还是想买个房子给我们的,买个你上班坐地铁方便的,我开车也好上高速的,他说。 他在网上研究了好一阵,也分享了他看中的一些房源给我, 兴致盎然地给我讲解那些街区和交通设施,分析个中利弊。 上个周六有一些open house,我们顶着大风把Jersey City和Hoboken的转了个遍。 见了一些房产经纪,留了联系方式, 最后在我们都中意的那个小区的接待大堂里感慨——就它吧!

从没想到人生中第三次来一个城市就是来看房子。 我也从没跟他抱怨过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我确实没有对这事很挑剔。 是的,我跟同学合租,跟互不认识的豆瓣网友合租, 住过老式的北京红砖房,也住过前男友亲戚家的亦庄别墅, 住过上海浦西老区的塔楼,也住过浦东新建好的质量堪忧的回迁房。

刚毕业时跟女生朋友们聊起买房子,我们不约而同觉得对那玩意感兴趣的部分是装修, 能把它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什么韩式浪漫,欧式田园,现代简约, 几张宜家的沙发,桌椅或廉价的书架,摆设,香蜡, 大概就是那个年纪能幻想的最浪漫的事。

然而如今漂了这么多年,习惯了时常打包就走的生活后, 竟然对买个房子固定下来的渴望变得如此低。 以至于有男人主动提出买房子,我也没有太受宠若惊, 倒是问过他几遍需要我出什么,以及,我能给得了这个家什么。

后来我真的开始从潜意识里觉得要拥有这个房子了。 某天无意中被家具广告target,还真花了几个小时去浏览那里的家具家居饰品。 美国的房子基本是不用怎么重新装修的,于是研究下家居饰品大概就是所有了。 我跟他说,看,这个沙发怎样,才不到500刀,还有这个台灯我觉得也很有feel. 他眯着眼看着我笑,亲爱的,咱们还没定下户型呢。

哦对了,我们还看了一下我中意的户外婚礼场地, 那是一个对着曼哈顿下城的大草地,离自由女神雕像不远的Liberty House. 感觉未来的纽约/新泽西生活真是充满了憧憬, 当然,也做好了一年有6个月都是冻人的雪季的准备。

这些,都是我前两次来纽约没有想过的事。

这,的的确确是我喜欢的人生。

—— 于洛杉矶机场转机,等待接下来15个半小时的飞机回悉尼  

 

【里程】

  飞了将近14个小时,我又坐在三藩的机场等着转机了。 玻璃幕墙外是一排安静的“大鸟”,远处有平流雾笼罩在矮矮的山丘上。  

 

从2013年开始,每年起码飞两次美国,都是公差。 在认识澍后开始被他熏陶得有意识地去积里程, 仅去年一年时间,就飞成了UA的银卡。 而他,因为飞了两次澳大利亚,就升成了金卡。

大学时期跟初恋男友也是异地,一南一北,那时候没钱,飞是肯定飞不起, 四年期间除了寒暑假回家,也就见过可能2-3次,都是火车。 记得有次十一他来厦门看我,要先从天津到北京, 然后只买到了坐票一路三十几小时晃过来,甚是辛苦。

而如今我和澍远隔重洋,竟然能保持着基本一个季度见一次的频率, 狭小的机舱,十几个小时不见天日地窝着, 积的那点里程,比起之后倒时差的疲惫,真的不是很重要。

当然我说不重要是因为我还没享受过什么银卡的特别待遇, 登机时能排在第二组,拿行李能提前,对我来说都不是特别大的关系。 而今天意外在下个航段被升舱,倒着实有些惊喜。 女屌丝还从没坐过商务舱,现在头发和脸都好油,精神萎靡, 这个鬼样上了商务舱也别想有啥艳遇,呵呵。

下个月底还要再回趟国,去深圳参加小白的婚礼。 我订了国泰往返香港的机票,澍就立马让我去注册个AA的会员, 因为国泰和AA是一个联盟的,于是以后就又多了一个积AA里程的任务了。 这么想来,在积里程的道路上是永无止境的。

科技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一万多公里也就十几个小时而已, 积里程这种画大饼的营销方法也算keep住了一部分人的品牌忠诚度, 然而什么都抵挡不住相见的渴望,我们明知故犯地把自己装进他们的营销套路里, 就是为了见对方一面,成全他们,也成全自己。 希望很快有一天,我们不是用飞向对方的城市的方法来积里程, 而是一起,不管去哪里,一起去,然后,顺便积个里程,换来下一趟免费的旅行。

 

 

【Based on a True Story】

  1976年,一个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叫做Mary的小女孩, 在邮局看到一本纽约电话薄,孤独的她决定给一个美国人写信,问问他美国的小孩是从哪里来。 纽约的Max被她选中,Max 44岁,有暴食症,独居在一个小公寓里,无固定工作,也没有朋友。

他们就这样成为了笔友,通信20多年。 直到小姑娘长大,终于有一天来到了纽约,发现Max平静地死在自己的公寓, 他直挺挺地坐在椅子上,头抬着,头顶的天花板上贴满Mary给他的信。

2014年的3月12日,我收到了第一封来自澍的电子邮件, 他说,写信的时候为止,今天想到你的次数应该超过10次了, 所以为了下午能更有效的工作,还是写几个字来把你从脑海里赶出去的好。 那时距我们第二次见面刚过12天,我回到上海,他还在加州, 我们没日没夜地微信聊天,搅乱睡眠,于是他决定开始写信。

一年过去了,我们的电子邮件已有500多封了, 甚至我们见面在一起,也会写点当日的感想。 还有我committed每月一封的手写信以及出去旅游时给对方寄的明信片, 他们都成了我们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滋养着爱生长。

与上面那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动画片一样,我在澳大利亚,他在纽约, 而一定不一样的是, 我们不会是影片那样灰暗遗憾的结局。

看着澍模仿当年第一封信的语气和格式给我写的最近的一封信, 在依旧忙碌的周五下午,眼睛湿润了。

真幸运能够遇见你,这个爱写点东西的理工男。 我们的故事也许永远不会被搬上荧幕,更不会打着based on a true story, 但在你我的心里,that's how we fe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病来如山倒】

你说这么好的空气,没有雾霾没有粉尘,好端端地我咋就病毒感染倒下了? 就在我爸妈来的那一天,扁桃腺发炎,从晚上接到他们就开始疼, 第二天起床就开咳嗽,还坚持陪他们逛海港大桥要用掉上次跟澍爬桥时送的观光券。 再接下来的一周,就是逐步恶化成各种上呼吸道发炎病变的集中体现。 我吧,也是活该,被我妈忽悠说吃消炎药就好了,于是她把国内带来的头孢XX一天喂两次, 只有扁桃腺后来确实不疼了,但是咳嗽和鼻塞是一点没有好转。

于是乎,还拼着命带他们去了趟墨尔本 —— 早就订好的行程,不能退啊! 坐飞机,坐大巴,打个Uber去Airbnb房东家,一路都得我来操持可偏偏我又咳得不能连续说话10秒以上... 他们不能吃西餐,一顿都不行,连尝都不想尝; 我爸抽烟成瘾,几乎两天一包,我还要负责去给他买; 我妈是动不动就晕车,要不就是要喝热水,要到处找厕所... 可怜我拖着个病体,还要为他们鞍前马后,晚上睡一个房间咳到睡不着还被嫌弃... 我真的想撂挑子不干了啊!!!

墨尔本的第三天本来是我租了车开去市区一个半小时路程的淘金小镇玩一天, 早上到租车公司被告知我一定需要打印出通过网络预订的voucher, 电子版不认, 我又满街跑着找打印店,已经满肚子气了,回到租车公司又被告知我的驾照必须有正规英文翻译, 我在美国Hertz租都没人问我要翻译件,我以为澳大利亚也一样呢! 他们就是傲慢地眼皮都不抬一下地说,我们不能给你车除非你提供合法翻译。 那我已经pre-paid了啊! 我说。 那可不是我们的事,我只为Europcar工作,她瞟了我一眼说。

我拿着一堆材料走向坐在一边等我的爸妈的时候,终于止不住哭了起来。

所以这个墨尔本之行就大洋路那个一日游还凑合,其他都不美好。 回想起来坐在电车上突然嗓子深处痒得要死咳个不停的难受劲, 周边人鄙视异样的目光,真的想一死了之...

快快好起来吧,不然这个年也过不好。

【被宠坏了】

搜一下我们之间的email通信,关于“宠坏”这个关键词出现了不下4次,还不包括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常在嘴边提到的。

其实我和他都是付出型人格,会很主动去为爱的人想很多,做很多事情, 看到别人高兴,是对自己最大的reward. 作为理工科男生+江南人,他是真把操心+细心发挥到了极致, 我在从前的亲密关系习惯了扮演那个负责操心的人, 现在突然有人来为自己,为我们一起周密的计划和打算,着实很受用。

于是从前一个人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打拼的女汉子,就这么慢慢废了... 初来悉尼折腾各种settle down的事还是挺上心的, 再加上人脉广运气好,很多以为麻烦的事其实也都顺利解决了。 7月份他来了一趟,帮我各种收拾打点,开发新鲜玩意,我的依赖症就这么发展起来了。

我会说哎呀,你帮我查下那个公车还有几分钟到! 彼时的他在地球那端,是下午4点半, 而我是早上8点半刚出家门怕走路去码头赶不上船,就打电话给他抱怨... 我又会说,啊,那个订JetStar航班的机票怎么买行李票啊?廉价航空不包行李耶! 因为上次我们去墨尔本订票都是他弄的,而这次轮到我给我爸妈订了,不会了... 我还会说,嗯,我又收到Morgan Stanely的邮件让我登录公司股票账户update个东西,我看不懂... 然后他就教我一步一步地填,甚至在他自己的calendar上订了个提醒,提醒让我在deadline前搞定。

早在我刚到悉尼的时候,他就写过:

”我爱你“这个package里内容比较多,不仅仅是跟你说”我爱你“三个字, 还会有我(有时连带我爸妈)无休止替你操心各种乱七八糟的大事小事, 大多数时候可能表现为婆婆妈妈的唠叨; 有我会对你的体贴和照顾,包括时不时会指手画脚地苛求你把某件事情做得更好; 有我会对我们俩未来的无限规划,哪怕在你还没有考虑”我们“的时候。。。 也许我能吸取点经验教训,努力争取不要把你给宠坏了,但是本质上我觉得我很难有太大的改变了。

在八个月过去后的现在,“宠坏”的发展势头愈演愈烈, 我也觉得自己变得无耻懒惰,还时不时用撒娇兑换。 嗯,于是,最近良心发现,折腾好GoGet时租车,鼓起勇气自己开了一趟DFO来回, 算是训练一下自己的右舵驾驶经验,下周爸妈来玩,可以熟练开车带他们了。

我给他写信求表扬,自己还是可以的,从前女汉子的那些基础还在,还能捡起来!

不过,心里依旧还是很甜蜜的, 因为这不是逞强,因为我知道我身后有他注视的目光,这些小辛苦,绝非枉然。

 

 

 

【500天】

如果算美国时间,2015年的1月27号就是我们认识第500天的日子。手机里的倒数计日设了这些个日子:

Actually Started是指去年2月28在Lake Tahoe滑雪时的再次相逢, Officially Started就是5月16号我们在黄山他正式问我愿意做他女朋友么, 最后就是12月23号,他向我求婚。

日子在美好中总是流逝得很快。 500天前我哪想到我会来到悉尼,也没意识到无意间埋下的种子会发芽壮大。

昨天又无意看到1月27日是Before Sunrise上映20周年的纪念日:

其实,我俩也是因为讨论这个三部曲的电影而走得更近, 他说你是一个就算我们只在火车上聊一个小时,我也会鼓起勇气去邀请你下车的Celine.

嗯,你看,我下车了,在等下一班车换去你在的地方,跟你在一起。

 

 

 

【And..I said Yes!!】

  

 

没有太多的奢华,也不是多么的浪漫, I said YES to him, with tears pouring on my face...

为什么是今天,我问? 因为我想跟你换个不同的身份接下来去新西兰玩儿,他说。

他拿起手机播放那首All of Me, 歌词全部都是他要说的话, 也都是我要说的。

 

 

 

 

【悉尼也有恐怖分子】

这么美丽的周一,高温不过26度,低温也才18度,湿度56%, 风速24km/h,阳光灿烂到晃瞎眼, 但站在树荫或建筑下就无比舒适。

恐怖分子上午劫持了CBD一家咖啡馆,大概30多人成为了人质, 到现在还在对峙着,有几个有幸逃出来,其他的还未知。 市区下午都紧急疏散了,我们在悠闲的Pyrmont依旧淡定地工作着。

该开会开会,该回邮件回邮件, 5点半还去瑜了个珈,7点跟同事一起在6楼餐厅吃晚饭。 7点半等船时看见远处海港上空有直升机, 一湾之隔的CBD还有警车的警笛在回荡, 我所在的码头,貌似除了候船的乘客少了,没任何异样。

仅此而已! 没有传说中的恐慌,没有紧张兮兮的节奏, 连回家打开尘封已久的电视看现场新闻也觉得颇为搞笑—— 逃出来的几个女性人质晃晃悠悠跑向蹲守在建筑外拐角处的特警, 而不是特警像大片那样冲上去把她们抱走...

好吧,我只是联想到澍同学又马上要上飞机来看我了, 上次他来的同一天,马航失事了第二架航班。 嗯,我3月份从旧金山回上海的时候,马航失事了第一架。

我们真是衰神附身啊... 我们的出行就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点好东西吗?

上帝保佑,你们都平平安安的,尤其是你,澍!

 

【明天心也要作伴】

大周六的早上做梦,梦中的我在哭,以至于哭醒了发现自己确实真的在哭。 梦见和闺蜜小白以及她爸妈一起在吃饭, 聊天中途小白给她妈一个动作加眼神的提示, 然后告诉我,她怀孕了,已经两个月了,接着就冲出去吐了。 她说她也结婚了,今年5月还是10月结的我忘记了。

梦境的镜头一转,我坐在一个像客厅一样的房间的沙发上, 屋子里其他人都在social,我就兀自坐那里哭起来了,哭得很伤心,直到哭醒。

现在打出这些来感觉好苍白,仅凭读文字,无法理解这有什么好哭的。 可是这确实是象征着我内心深处的一种害怕。 这些年辗转了好些城市,离她们越来越远,纵然有各种发达的联系方式, 却并没有很频繁地联系,各自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转着。 社交平台干脆不用,或者,基本也是报喜不报忧。

Azure曾是我大学最好的朋友,毕业后在北京安家, 我09到11年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开始还一起玩过几次,后来就少了。 等我去了上海,就几乎断了联系,直到后来才知道她结婚了,还曾怀孕过。 虽然年初我去北京还在她那里住过,收留我的时候也她毫不犹豫, 但的确就没有更多联系了,她没有主动给过我她的任何社交账号, 我不想揣测她的想法,大家都是奔三的人了,就是不想被关注被打扰吧。

年轻时以为不管天涯海角,我们一定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现在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组建家庭,奔波生计。 真正过得好的,让你知道,恐怕有炫耀的嫌疑, 那些过得不好的,当然就更不想让你知道他们的处境了。

所以不管这是不是故意被好友“冷落”,我其实都可以欣然接受。 只是今早的梦,怎么又给我设了一局,来探测我到底能否抵御再被下一个好友冷落的事实。 我后来给小白发了微信,她下午才回我,安慰我, 说:远远看你生活过得精彩我就放心啦。 我也觉得自己时常在show off,好在她没那么想,我也安心了。

 

 

小白,记得这首歌吧?还有她们的《交换日记》。 我出国前你还给我发过微信,那时你正要搬家从北京去深圳, 收拾东西时看到我们少女时代的日记和信件,一起感慨了一番。

明天心也要作伴 也要勇敢 不管是否天涯两端 只要是情意够长 缘就不短 常常联络不准懒散 明天心也要作伴也要自然 就像现在真诚简单 有事你要人商量 我最喜欢 欢迎找麻烦

人生乐意被人找麻烦的事情可不多,你算一个。

 

 

【Lost in Translation】

某一次在Pyrmont Bridge Hotel 楼上的bar里,忘了是谁的farewell drink,反正有人离职或调走,都会在那里喝一趟。 我们聊到喜欢的电影,我说我刚看过Her,Drew问你给它打几分,我说5分,我觉得很赞。 他撇撇嘴,说你的5分标准好低,然后我问他都给什么片子打5分,他说暂时想不出来。 后来Zoe提到Lost in Translation, 他们纷纷点头说这个不错,虽然很难打5分,但已经很好了。

于是今晚无聊,在YT上花了7.99刀买了这部片子在线温习一遍。 其实多年前还在上大学时就看过了,只记得Scarlett很美... 如今再看,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即便住在高级酒店,也行尸走肉,空洞乏味, 呵呵,只有有过这样经历的人,才深刻地懂得吧。

在印度,在东京,在香港,在台北,在旧金山,在纽约,在新加坡, 我也曾是那个Lost in translation的人,住在或高级或普通的酒店里, 白天忙于应付工作,连轴开会,晚上拖着疲惫身体回到酒店,想玩的心都化做早点睡觉的动力, 好容易闲下来,也左思右想该不该出去,因为,害怕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晃荡。

我已经打起余下不少的精神去尽可能地感受出差经过的每个城市了, 好在他们都是大都市,足够繁华,足够忙碌,足够多的人穿梭以显示你的孤单是多么微不足道。 我曾在新德里被黑导游带去一个地下商店买纪念品买他们很贵的丝巾,本着破财消灾的观念也就硬着上当; 我曾在东京的代代木公园的某一长椅上累到睡着,因为暴走了好多路,而且不想那么快回酒店窝着; 我曾在香港的深水埗公园一个人回味当初读书时的感觉而被人搭讪, 并一路跟踪到地铁站,吓得我假装一直给人打电话不理他; 我曾在台北自己坐火车去放天灯的那个小地方玩了一天,写简体字的祝福在天灯上被众多本地游客瞩目; 我曾在旧金山日暮的渔人码头见证一对gay couple的安静浪漫求婚, 冷风中饿着肚子独自感慨坐有轨电车回酒店; 我曾在纽约看百老汇的妈妈咪呀,坐在后排忘带眼镜,克制自己不要睡着,囫囵地看到最后起立鼓掌; 我还在新加坡闷热的雾霾天逛圣淘沙,买了张可以玩好多项目的通票但实际只玩了不到4样。

都是一个人,被成群或成双成对的人侧目的落单的人。 我自嘲这样轻松自在,但还是渴望有人陪伴,跟人分享,而且,是对的人。

原来很多时候把自己搞得很忙很丰富就是一种逃避孤单的方法, 我在尽量填满周末的日程,倒数着下个他来团聚的日子,不然,寂寞会把人摧毁。 我想,真正内心平静和内心强大的人,是不需要做这些吧。

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看国内朋友说北方大风降温时, 我却穿着短袖睡裙,盖着夏凉被,敲下这些字。

外面起风了,有蝉鸣,有蛙叫,嗯,多么美好的夏夜12月。

 

 

 

 

【Count down till...Dawn】

整整倒数了72天,现在,临行前的最后一晚,只睡了不到4小时就醒了。 第一次看到了黎明时的悉尼——同黄昏一样灿烂。 City的剪影在金色朝阳里清晰起伏,我的小阳台,将他们尽收眼底。

 

似乎上帝是要让我们公平, 两个多月前他几乎彻夜未眠地搬家然后赶飞机来我这里, 而我也无法好好入睡,即将体验15+6跨越半个地球的长途飞行去他那里。

摊了一地的行李,要带够四季的衣服, 邮箱里又挤压了一晚未读邮件,等下要处理。 我也不知道这么辛苦是为何,但久别重逢实在太美好,于是生物钟都帮着把兴奋预备好。

Everything is ready, before sunrise.

 

 

【Serendipity, or Destiny】

今天在厦大澳洲校友会上,一个2010级英语系的姑娘要加我的微信。我加完她后问她中文名字叫什么,她说我发给你哈。 彭弋展,我念道,她说学姐真是有文化,好多人都念不对我的名字。 我笑笑,还好吧,不算什么生僻字。

然后,突然意识到这场景仿佛有些熟悉。 2013年9月1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城外Dublin附近的鲤鱼门茶餐厅, 他坐在我左边,我问他的名字,他说叫澍,三点水那个澍。 哦,及时雨的意思吧?我脱口而出。 他愣了一下,笑着说,嘿,不错哦,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 呵呵,因为我有个学弟名字里也有这个字,我诚实地回答道。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就这样,一整年了。

你是我的及时雨,而我却是你生命中的姗姗来迟。 是你让我相信了命运,还有那可遇不可求的缘分的注定。

 

 

 

【Heaven is a place nearby】

  下着雨的周六下午,抽风般自己去逛了那个Royal Botanic Garden. 到那个著名的麦考瑞夫人chair时,夜幕随着厚重的阴云一起降临了。

一个月前回国创业的学弟专门给我发邮件推荐这个景点, 说这可是能把歌剧院和海港大桥一起收入镜头的好地方。

静谧的大园子,细细的雨,把手机里收藏的音乐几乎快听完一轮。 想起了外婆,昨天是她的一周年祭。 好快,她都没有机会知道我已经来到地球的另一端。 那个小时候半夜哭闹不止以至于早上邻居们排队来家里抱怨的小姑娘,踉踉跄跄长大了。

有件事我一直没有说,我一直记得: 还在上小学的我曾经把她一盘张明敏的磁带不小心洗掉了一部分, 因为怕她发现,索性直接扔到已经没人住的隔壁家的院子里, 待她找不到那盘磁带来问我时,我故作镇静说不知道,她也没追究。

不知怎地,这件事在我去年回去看见她在病榻前垂危的时候,竟然浮上脑海。 我应该单独跟她待一会儿,向她confess,即便她已经完全不记得,甚至完全听不懂了。 她带我长大,那么多艰辛,我欠她的恩情多到不足以提出这件的小事, 可它真切地盘踞我心如此之久,直到她走我都没机会给自己一个解脱。 我没有告诉她,那盘磁带里我最爱听的就是《外婆的澎湖湾》。    

天堂是个不太远的地方,去年天空里多的那颗叫外婆的星星,希望南半球依旧可以看见。

每当想起你眼眶会湿,鼻子会酸,声音会颤,不需要多余的解释,这就是爱。

【Rainbow Across】

  下午四点左右,突然看到几个同事挤在落地窗前,我凑上前一看,God,这也太美了吧! 于是决定冲上6楼的阳台去照个完整的!    

诡异的黄灰色乌云下压了一泓蓝天,淅沥沥的小雨飘洒着,与金色夕阳一起合作了这神奇的moment.

可惜他走了。 早上推掉了两个会,也没理老板的gTalk留言,只顾去机场送他。 我可能可以overcome这般别离情绪, 但这美到震撼的场景没能有机会跟他一起分享,失落感甚于忘记深情的机场吻别。

爱,从最初的激情,慢慢渗透到日常的平淡与习惯, 之于我,唯有贯穿始终的分享精神不会湮灭。 让对方即时感受到我的感受,声,光,味,形,色, 再拥抱或对视,一切尽在默契中。

这座彩虹桥要跨越太平洋和北美大陆才能把我的感受传达给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