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忘录

这里是我在blogcn的旧文,从2004年开始写到2015年30岁生日前。

因服务器不稳定和操作繁琐,我把它们全部搬到这里。

作为陪伴了多年的博客,它一度被我来回改名,直到【笑忘录】。

 

【Breaking Bad Finale】

8月的最后一天搬进这个新房子,9月开始看Breaking Bad,到今晚,全部五季,63集,终结! 实际上它已经终结两年了,后知后觉才开始看,但仍不影响我给它高分!

 

 

中学化学老师,overqualified, 曾跟人创业但提前退出未得到应有的报偿, 家有残障teenager儿子,无业且怀着二胎的老婆, 以至于下班还要去洗车行兼职洗车打工养活家用。 50岁生日到来之际又发现自己得了肺癌,生活把他逼上了绝路。 一次他跟着缉毒警察妹夫办案遇见自己多年前的学生在制毒吸毒, 萌发了可以凭自己技术做meth来赚钱治病养家,从此走上不归路。

人物设计丰满,情节紧张巧妙,90%都很合乎情理(太多美剧后来都编瞎了), 你可以在其中洞悉人性险恶,人心叵测,体会生活的无奈与妥协, 甚至触摸到很多超越了金钱诱惑,更加强烈的自负,成为了原始驱动力。 这成了我和澍最近一个多月来除了装修最关心的东西。 每天下班回家最盼望的就是看1到2集这个剧, 连同事热情邀请我去看棒球比赛我也婉拒, 心想有那时间看不感兴趣的球,还不如回家多看几集这剧呢。

昨晚看到倒数第三集Hank被杀,虐心得睡不着觉,澍喂了我颗褪黑素才安定下来。 今晚这最后两集,老白回来把仇一报,自己在lab里倒下,我都跟着如释重负了。

国内在流行《琅琊榜》,很遗憾,要是Breaking Bad能公开引进中国,一定更大得人心。 我没有入戏太深,只怪它拍得太认真。

另附一个Buzz Feed的关于此剧的细节发现列表,怒赞: http://www.buzzfeed.com/robinedds/look-on-my-works-ye-mighty-and-despair#.vd02dD8ww

 

 

暑假的电影生活。


发现最近的文章都没有配图,小单调,枉费我这么宽敞的版面了。
主要是这个暑假的生活比较无趣,除了学车和复习托福外,连街都鲜逛几次。
当然,online shopping是替代品,并且辅以看电影来解闷。

所以今天总结下这个暑假看过的片子,不是很多,但值得一说。

我还是一个挺相信IMDB排名和评分的人,毕竟我的审美与主流意志没差太远,
于是尽量弥补IMDB推荐的经典的片目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比如如下的两部。

电影1
《Died poets society》,直译是死亡诗社,意译是春风化雨,
两个听起来大相径庭的名称,却让我觉得各有意味。
被很多人说成像美国版的《放牛班的春天》不知算不算它的诟病,
但它的确是这个暑假唯一一部让我看哭了的片子,而且,它比《放牛班的春天》早拍十几年。

《Scent of a woman》,即《闻香识女人》,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樊老师狂给我们推荐它。
其实这是两个男人间的故事,有点老套,又有点传奇,并且没有像老师说的那样与校园生活关系密切。


剩下的片子都是最近推出的。

电影2
《Zodiac》,冲着大卫芬奇去看的,结果发现实在与他之前的作品相差太远。
虽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能拍得这么不惊悚、这么不刺激还真有一番功夫!

《Cashback》,片子的导演曾因它的同名短片获得过第78届奥斯卡的最佳短片提名。
电影开始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我还是很投入的,那种由主人公自白故事内容的形式还是蛮对我胃口的,
可惜,后来的情节就没那么吸引人了,以至于我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来片子的结局是啥。

电影3

《High school》,这部片情节巨老套,还不如去看《Veronica Mars》了解美国高中生生活。
不过这片的主打是歌舞,男女主角挺上镜,而且原声音乐真的还不错,我就不诋毁它太多了。
貌似最近又推出了续集,我可以不再看了,但音乐是一定要下载来听!

《大雄的恐龙》,我一万个后悔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这片——俨然混淆了我儿时记忆中的机器猫!
虽然电影票没有要钱,而我实在应该给我亲爱的男友一个面子——不能明目张胆地看着看着睡着了...

电影4

《不能说的秘密》,之前一直怕这片太烂,等BT上有种子后自己载了看,
可后来实在经不起它吊我胃口,就花了40块大洋去电影院看了。
事实证明,片子还是不错滴,尽管有些片断有严重的模仿痕迹,
譬如周董与学长斗琴那一环节,像极了《海上钢琴师》中的斗琴篇章,
而且在影片开始后半小时内,我就和男友就猜到了某一重大情节。

《老港正传》,我以为,这纯粹是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十周年而完成的“政治任务”。
连演技一向不赖的黄秋生都被迫“左”成这样,实在让人恶心。

电影5

《南京》,不多说了,这和《东京审判》一样,每个中国人必须要看。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一部反映知青插队的片子。
导演戴思杰是位旅居法国的华人,想必很多人熟悉他去年女同志的片《植物学家的女儿》。
而《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是他2002年的作品,演员阵容挺强大——周迅,刘烨和陈坤。
整部片子在张家界拍摄,对白全是四川话,包括那句“莫扎特想念毛主席”。


还有被人们评价极高的《变形金刚》,我在从北京回郑州的火车上用MP4看了四分之一,
然后,觉得好累好无趣,就睡着了...

另外,在严重缺乏美剧的暑假,我开始攻英剧《Hustle》,目前看了一季多,挺长知识滴,推荐!







无休止的句号。

三年前的此刻,我在干什么?

在大家热烈地讨论今年哪个省的作文题目比较好写的时候,
我却怎么也回想不出来当年我们考的作文题是什么。

image


刚刚看完《高三》,一部在福建武平一中取材的记录片,
同样的高三七,却没有伤感,没有怜惜,只是很客观地在想,
对于这些县城里甚至更贫困的孩子来说,
这种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是否就是无休止的句号。

下午去校区办把我昨天做好的一个10分半钟的小片子拷给老师,
因为被我整整拖了一年,好多珍贵的影像都丢失了,
只能用残存的零星的镜头拼下这个我之前许下的诺言。
得知了我即将踏上实习之路后,老师们都在感慨,
真快啊,这三年...

是啊,我也苦笑,怎么就这么结束了呢?
我一点也不觉得高三苦,也没有后悔当初不走保送的路,
我的大学也没因此给我的人生造成多么重大的转折。
也许三年以后,就像现在回忆高中时那样,
只感觉有个美好的轮廓,而具体的颜色,都褪掉了吧。

祝福今年这一千万孩子,并且,很想让他们知道,
其实走过来,就真的没什么了。







About Tibet.

[color=Black][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7/4/5/12/blueshine000,200704052322.jpg[/img]

刚才终于安静地看完这部片了。

很多标签。 反动,禁播,战争, Brad Pitt,Dalai,雪山,还有爱情。 豆瓣里关于这部片子的评论俨然上升到某一政治高度, 认真看后的我并不像以前那样激进冲动了, 不过是意识形态而已。 只是脑子稍微打了个结—— 若是让去世的外公看到这部片, 尤其是最后四分之一的片段, 他一定会非常非常恼怒的, 因为那有他的参与,那里曾是他的地方。

片子里关于Tibet风景的镜头也唤起了我去年暑假的记忆。 我曾为那趟青藏之旅做过很多“预习功课”。 可是真正踏上那片土地,以及回到日常生活后, 我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不常想起那旅程,不想讲起那经历。 嗯,因为,我终归是它的过客,看客, 像每个无知的旅行者一般走马观花了一番, 然后那着照片跟没去过的人炫耀, 看!我到此一游。

于是我虔诚地换下在脖子上戴了半年的, 在八廓街买的25块钱一克的绿松石。 它需要休息休息,才能更好地履行守护我的职责。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7/4/6/5/blueshine000,2007040692722.jpg[/img]

[/color]

真爱绕指柔。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7/3/15/11/blueshine000,20070315213519.jpg[/img] [color=Black] Whenever I get gloomy with the state of the world, I think about the arrivals gate at Heathrow airport. General opinions makes out that we live in a world of hatred and greed, but I don't see that. Seems to me that love is everywhere. Often it's not particularly dignified or newsworthy but it's always there. Fathers and sons,mothers and daughters, husbands and wives,boyfriends,girlfriends,old friends. When the planes hit the Twin Towers, as far as I know, none of the phone calls from people on board were messages of hate or revenge, they were all messages of love. If you look for it, I've got a sneaky feeling you'll find that love actually is all around...

伦敦的Heathrow机场, 从初中的《Look Ahead》到现在的《BEC Vantage》, 是我学过的英版教材里最常出现的对话场景, 而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真实地感触到Heathrow的温存。

其实英国人把玩浪漫的手段绝不逊色于法国人, 法式浪漫或多或少艺术性太强,看起来会觉得闷, 所以英式幽默兑入蜜糖浪漫的片子, 总能轻松地传递愉悦。

寒假在家看的《巴黎,我爱你》也是这种短篇故事集类型, 但它出自20个导演之手,风格迥异,剧情不统一, 因此没有很强烈的感受。

可这次是真的被深深感动了, 在这暖而湿润的三月。 我哭哭笑笑,用完了一整包纸巾。

过气的摇滚歌星想重返舞台找回曾经的荣耀与喝彩; 失恋独居的作家渐渐喜欢上照顾他的葡萄牙女人; 婚礼后的新娘发现她被丈夫的好友所暗恋; 十一岁的男孩爱上了与他去世的母亲同名的美国女孩; 而连首相,也差点因为害羞和胆怯, 失去了与他共处日子不多的女秘书。

据说片名是“Love Actually is All Around”的简称, 而这个名称和《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的主题曲 “Love is All Around”大有渊源, 这首旋律优美浪漫的主题歌 正是片子导演 Richard Curtis写的, 当然,他还是《诺丁山》、《BJ单身日记》的剧本撰写者。

为了保持爱的信仰,-3在此强烈推荐:em222:

[/color]

近期看片总结。

[color=Black]《落叶归根》:人民需要这样的写实电影。 这片不错,黑色幽默。 涉及面很广,形形色色的问题接踵而来。 农民工返乡,打劫,空巢老人,情妇, 卖血供孩子读书,自力更生躲避歧视,三峡移民等等。 向片中演死人的老兄致敬!他真是太敬业了!

《男才女貌》:仅次于《第601个电话》的烂片。 瞎编乱凑愚弄人民,就为了赶情人节的档期。 高圆圆显然没有“清嘴”时清纯了, 两个日本演员的戏也太假了, 最后还搞来唐季礼颁奖...一阵汗...

《心中有鬼》:故弄玄虚的“鬼”爱情。 范冰冰演红衣厉鬼很有潜力, 黎明的戏份太少,但还是可以体现朝三暮四的本性, 刘若英就适合演那种不开窍受气包的角儿, 最后还是成全了别人的碧海蓝天。

《门徒》:当卧底要背负多少道德的压力。 片子一开始就揭示了各个人物的身份, 因此没有悬疑,只有恶心的震撼。 古天乐坏到牙痒,张静初演技相当。

《钢琴课》:真爱的确无声。 艾达真爱钢琴,柏真爱她。 我喜欢片子的结尾,艾达试图与钢琴一起埋葬海底, 但最终意念战胜了任性。

《云上的日子》:看不懂大师的作品不算亵渎。 散淡的叙事,零碎的情节,似有若无的主线,匆匆而过的角色, 都构成了我欣赏这部杰作的障碍。 太哲学了,太文艺了,但并无传说中那么A...

《面纱》和《迷失东京》: 前者是两个英国人在中国的故事, 后者是两个美国人在日本的故事。 不明白前者为何冠以该名,但推荐指数90%, 后者片名紧扣内容,可推荐指数仅50%。

《经过》和《五月之恋》: 前者是桂纶镁主演,后者是陈柏霖主演, 而二者之前搭对演的《蓝色大门》是必看的经典。 前者是借机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宣传片, 从开头的“人生缺憾,一碗承受”到后来“必经的残缺, 所有温吞的线索把它烙上了文艺片的印迹; 后者就是典型的青春偶像片啦, 刘亦菲那么可人,陈柏霖那么搞笑,五月天那么魅力, 让我最有共鸣的是他们讨论“卷舌音”的那段,嘿嘿~

因为郑广电的FTP又进不去了, 所以还是没有把豆瓣“想看的电影”里的清单肃清掉, 其实看电影还真是个体力活呢!

不过从前天开始又找到新的“精神靠山”了, 在淘宝上买的全套Nancy Drew的游戏到货, 目前看着攻略玩了一集,剩下的要试试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智商, 坚决不看攻略玩通关!!!

好了,要过年了,亲戚们都回来了, 吃吃喝喝睡睡玩玩的时间到了 (实际上我已经如此地过了两周了), 博客的更新是要暂停一下下啦~~

愿有耐心看到这里的朋友春节快乐咯:em216:

[/color]

三人三地爱。

[color=Black]有魅力的男人总是那么有魅力。 他能让厌恶英文的孩子喜欢朗读, 他能让被疼痛折磨的伤员决定以身相许, 他能让初恋情人为他守候一辈子。

又是一部关于等待的爱情影片, 《情人结》里的宣言是: 不说就是没有改变,永远不说就是永远没有改变。 《玻璃之城》里的韵文和港生没有经得住等待, 可最后机缘给了他们一起长眠的理由。 而当《情书》中的渡边博子对着心上人遇难的雪山大喊 “你好吗?”的时候,秋场先生也已释然, 他知道,他终于等到了她放手过去的那一天。

云,在台湾,等着水; 水,在朝鲜战场,想着云; 在云身边有位腼腆的薛先生一直关心着她, 在水旁边有位伶俐的王小姐对他痴心不改, 可就是有那份在如今的年轻人看来不靠谱的承诺, 他们坚守到了最后一刻。

这最后一刻是在西藏,水和那个追随他很久的姑娘结了婚。 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献给了那片苍凉的土地。

影片中常常运用到流畅的滑镜头和长镜头, 就像老年碧云的眼睛和手, 温柔地扫视并抚摸着那尘封的情感。 也许故事太过传奇悲怆,让人有怀疑和疲劳的感觉, 也许剪辑手法有些生硬,让人没有回过神来仔细揣摩的余地, 可是这爱情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遗憾, 从它被搬上荧幕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不再平凡。

很亲切的是,这部片的两处取景地我都熟悉。 一个是秋水的老家台湾西螺的取景地是在漳州的南靖县, 那个每年暑假生物系的人都要去实习的地方; 另一个就是西藏,碧云的侄女在八角街的旅馆住, 还在一个很像玛吉阿米的餐厅和秋水的儿子一起吃饭, 而秋水夫妇,就葬身在羊卓雍湖旁的岗巴拉山下。

更巧的是,该剧的编剧张克辉去年10月底还来过漳州校区, 他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和厦大老校友率了100多人来参观, 而我也有幸承担了接待那次任务并因此见到N多牛人。 不过那时,还不知道有他有在写这部作品。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12/16/6/blueshine000,20061216104424.jpg[/img]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12/16/6/blueshine000,20061216104450.jpg[/img]

PS:徐若萱都三十好几的人了,扮清纯还是挺动人心弦的。

《云水谣》官方网站: http://ent.sina.com.cn/pc/ysy.html

[/color]

情人们。

[color=Black]一。 她的历史老师给了她一本《人体解剖学》, 里面净是男男女女裸露的插图, 正面背面都用长针似的线条标明各个器官的名称。

“该死!”她骂道,“我的老师是个流氓!”

但还是上门去找了他,在她十八岁那年。 在他家,她把自己给了他。 而他却匆然离去,留下她独自承受。

虹影在她的自传《饥饿的女儿》中给那个情人的戏份不多, 可就是这位“老师情人”让她有了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 在80年代初重庆长江南岸的贫民区, 她被记忆中身体的饥饿和现实中精神的饥饿百般折磨。

二。

她用钳子去刮自家的汽车,她用油漆泼在上面, 她收买了保安,让他从楼顶往花房泼油漆, 她用尽一切折磨自己的办法, 就是想把罪过都嫁祸给楼下新开的美甲店店主身上。 因为,那个女人,是她丈夫的情人。

终于如她所愿,那个女人死了, 她的丈夫是凶手,理所应当地抓进监狱, 她收买的保安也最终走投无路跳楼自尽。

张一白在他的新作《好奇害死猫》中这么演绎情人的故事, 悬疑有一些,紧凑有一点,惊悚差一截。 又是一部炒得沸沸扬扬的抄袭作品? 我只感觉刘嘉玲老了好多、好多。

三。

在湄公河的的轮渡上,她戴着男式的宽沿帽, 亚麻色的连衣裙看上去不那么干净, 她却想让自己看起来成熟些, 一脚蹬在甲板栏杆上,目光散涣。

他在车里注视着她,走下来与她搭讪, 他许诺下船后载她去西贡的学校, 在路上,他握住了她的手。

那时她十七岁,他三十二岁。 她成了他的情人,在那条喧闹的中国街上的小屋里, 他们一次又一次,放纵着欲望。

在我高中的时候,女生们就传看过杜拉斯的《情人》, 文字描写得再生动,也不及电影拍出得那样直观。

“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 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句经典得让当时我们都能背诵的话, 是那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真实写照。

四。

张爱玲早就说过: 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 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 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看了那么多小说,观了那么多电影, 这种有关情人的情节,你知道, 它们总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color]

Try To Remember。

[color=Black]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When life was slow and oh so mellow 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 When grass was green and grain was yellow 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 When you were a tender and a callow fellow Try to remember and if you remember Then follow follow

Try to remember when life was so tender That no one wept except the willow Try to remember the kind of september When love was an ember about to billow Try to remember and if you remember Then follow follow

一。

I hate that girl,I hate that city, I hate this whole damn thing. 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here anyway? That girl is just like the city, A bunch of flashes and inside nothing...

鳞次栉比的高楼用各种玻璃装饰着它们的外表, 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只能看见无穷尽的别的大楼的倒影。 她和他怀抱各自亲人的遗物,在这玻璃之城中穿梭。

她的妈妈和他的爸爸也曾住在一座用玻璃镶成的房子里, 那是在郊区,清静悠闲的郊区。

不过现在,他们的孩子打算要把它卖掉了。

二。

Try to remember,二十几年前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 那个“泼水迎新”的晚上,那个晨练跑步的早上。 他被学长罚用五十句脏话组成有意思的句子并当众喊出, 她被学姐罚去西环买指定的冰淇淋并走路回来送给学生会主席, 他圆满完成任务,然后用单车去载她。

后来他对她发起猛攻,以玫瑰花做定情信物,邀她参加舞会。 舞会上,他们溜出大厅,在长廊旁亲吻。 她的睫毛因他的承诺闪烁。

三。

孩子们为处理他们的财产而头疼, 房子,物品,还有一只可爱的狗狗。 也就是因为这只狗,他们开始互相怜惜对方。

四。

1971年,他因为参与政治游行被抓进监狱, 他对Hongkong失望了。 出狱后的他决意要去法国读书。 在临走前,他们一起坐在高处看夜景, 许诺以后要一起学开飞机。 他送给她一个石膏模型,是他自己的手, 三条掌纹都刻满了她的名字,Vivian、Vivian、Vivian...

他们的跨国恋就这么开始了。

不知吃了多少阿司匹林,while she/he's away ...

五。

二十年后。 在一堂普通话训练课上,他被点名读绕口令。 一句蹩脚的“西施死时四十四”让他窘迫不堪, 回头附和着大家的笑,却看见挂念的她也在其中。

彼时的他们都各有各家了。

但是当他再一次唱起《Try to remember》, 朦胧中她的笑脸依旧那么好看。

六。

不是夫妻,情人更甜蜜。

他在她家楼下等她,看着她倚在玻璃窗的身影。 他们一起去学开飞机,看那玻璃大楼上两架比翼飞行的飞机。

他们承受不了世俗的压力,可感情愈发不能收拾。 他最终还是去伦敦追随她,桥上桥下,四目相接。

七。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一幕。 Happy new year 1997。 伦敦的第一场车祸,葬送了一对辛苦恋人。

八。

他们给自己的孩子命名为康桥, 男生康桥也爱上了女生康桥。

香港就要回归了。 康桥和康桥在父母老朋友的帮助下登上放烟火的船, 将父母的骨灰撒进火药筒里。

零点。 璀璨如花,幻灭似梦。 维多利亚港湾可曾见证过这样如玻璃般透明却易碎的爱情...

[/color]

人民需要这样的电影。 [转]

[color=Navy]不久前看了《疯狂的石头》这部最近很叫好的片子,笑得肺抽筋,有那么点小感想也随之烟消云散了,没能及时写下点什么, 就摘些豆瓣上豆友们的评论,经典共享吧。

豆友井中月: 刘德华说,看《疯狂的石头》的惊喜就像是爸妈安排的相亲,去了后发现全智贤坐在那里。

随着那个可乐罐子从天而降,一块疯狂的石头开始了它戏剧性的旅程。 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牵扯其中,几忠诚的保安,仨贪财的小贼, 俩黑心的老板和一个倒霉的江洋大盗轮番上阵, 笑得观众从头到尾无法稳稳当当地坐在座位里。

从今天往前推30-50年,我不知道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是否真的在现实生活中 如行尸走肉般看不到真善美但却突然有一天在电影院里 如醍醐灌顶般被真理和正义击中从而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真谛! 是否从此中国的导演们就一直以拯救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于水火为己任, 走上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向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传道授业解惑的漫漫征途?

导演们,要是都能象《疯狂的石头》一样,让老百姓开怀的笑一笑,就伟大了。 不要怕老百姓笑过了之后会忘了你。越怕,越忘。 那些用心良苦地希望老百姓通过一个片子记住他的导演们都已经被老百姓抛弃了, 而那些老老实实的逗老百姓开心的导演们则永远留在百姓的心中, 比如《天下无贼》前的冯小刚,可惜,借用一个网友的评论, “冯小刚已经走上另一条大片之路,不和我们玩了。”

豆友眉间尺: 在谈论宁浩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之前必须要提到一个人,就是麦当娜的导演老公盖里奇, 这位曾经当过电影院放映员的独立影人因为电影处女作《两杆老烟枪》而名声大噪的, 他的这部cult经典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受到追捧, 在影片中盖里奇似乎独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 随后他的第二部同风格作品《偷骗拐抢》也大获成功, 以简单的纯娱乐性吸引了无数的年轻观众。 然而在几年以后,他却急转直下,先是玩砸了影片《踩过界》, 随后重回老路推出黑帮电影《左轮手枪》依旧是劣评如潮。 盖里奇的失败很大程度是由于他开始在乎自己作品的思考性, 当他将哲思引入到原本结构复杂的影片中, 让原本好玩的电影开始变得生涩难懂,从而丧失了他原先作品的简单和纯粹。    如果说盖里奇在丢失自己原先赖以成功的东西, 中国的年轻导演宁浩却把盖里奇丢失的东西重新捡了起来, 将其改头换面溶入到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正所谓洋为中用,而且用得极其服贴。 影片《疯狂的石头》的故事被导演宁浩放置在了山城重庆, 结合了大量本土的重庆方言俚语,令整部电影不但充满了乡土味,而且妙趣横生。 将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略加处理作为背景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影片在快速的剪切和场景转换中更是挥发出极具创意的快感。 影片人物角色的设置相当众多,彼此关系相互交织。 他们往往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环环相扣,令情节总是在不可思议地发生变化, 令观众能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影片,并且伴以不停地大笑。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 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相当缺乏趣味性,电影人大都固步自封, 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 多年来中国电影只有一个冯小刚能够适时推出合乎观众口味的电影,用低成本换回大收益, 事实证明中国已经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 而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场脉络拍出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 不要以为商业片比文艺片好拍,拍一部垃圾商业片自然很容易, 但要拍出一部能让观众喜欢的商业片决非这么简单。

豆友云飞扬: 小成本电影也可以有美好的“钱程”,但必须得有两个关键前提。 一是质量水准经得起评论考验,二是充分而得体的商业运作。    近几年,独立电影、文艺片和实验电影等不同层面的小成本电影日益同构化,遭遇市场困局。 小成本电影首先要抓住那些相对专业的影迷。 对于他们来说,影片的想象力和创意显得更加重要。 同时,小成本电影还必须首先照顾观众的感官, 成本本来就低,再搞晦涩的手段,绝对是存心拒人于千里之外。 《疯狂的石头》好就好在有创意,但不板着脸,苦大仇深,或者格涩无味, 宁浩是用尽创意去拍一部搞笑的商业片。

《疯狂的石头》在公映之前,就在制造口碑上做足了工作。 通过上海电影节上的宣传活动和影评人放映专场,先行在影评人和媒体中进行了预热。 紧接着推出在五城市做的免费放映,最直接地创造了口碑,提高了影片人气。 在影片正式公映之前两周,已经持续不断地传出了一波波好评。 在记者招待会和影迷见面会上, 宁浩和演员郭涛等人特别注重就细节和观众做深刻而幽默的沟通。 在照顾传统媒体的同时,更充分利用电影论坛及博客等形式进行宣传, 这已经成为那些相对专业的影迷获取电影信息的重要途径。 公映之前首先吸引了这部分人,造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的口耳相传效果。 最近有不少朋友在MSN签名上大做文章推荐《疯狂的石头》, 显然这部电影真正勾住了影迷的心。好口碑对小成本电影非常重要, 和大片的泥沙俱下不辨东西的黄河泛滥式的炒作不同,后者在乎更高的曝光率。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要羞于宣传,但是宣传要有诚意做保障。 因此迫切要求内地导演们,尤其是小成本制作的主创们,在一开始就要眼光长远, 态度诚恳,不要以为走影展路线能够救国产电影,观众才是第一位的,他们是具体的一个个人, 他们不喜欢悬空的符号,类型片和中国特色的作品,才是电影饕餮们的最爱。

[/color]

女人生猛。

[color=Purple]终于把躺在电脑F盘里N久都快自己发霉长毛的《无穷动》看完了。然后深刻地觉得自己牺牲宝贵的午休时间并因此翘了掉了三节军理课来受这份活罪实在是个傻B。

还能说什么呢? 说“这部片讲的是这是四个成功女人的情感故事。” 说“她们因为同一个男人,互相成为朋友又互相背叛。” 还说“在她们成功自信的外表下,是那些过去年代遗留下来的不可弥补的情感歉疚, 是那些内心深处无穷动的欲望体验。” 这可是官方版的剧情简介,也是最能蒙人的剧情简介。 更有甚者给它以“中国版的绝望主妇”的高级标签, 电影海报上还赫然印着“谁动了我的老公”字样, 其实是一帮异常生猛的女人们的意淫。

不过抛开无味的剧情和根本没有什么创新拍摄技巧、看起来就跟家庭DV剧的质量一样的画面来说, 我是冲着人去看的。

导演宁瀛可以算是当今中国非主流电影中的“巾帼领袖”, 她曾师从意大利大导演贝特鲁齐,担任过《末代皇帝》的副导演, 尔后的《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等都深受“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四个领衔主演中有三个不是演员出身, 洪晃,著名媒体人,出版人,广播、电视主持人; 刘索拉,著名作家、音乐家; 平燕妮,从事国际商务顾问。 最后一个李勤勤才是个角儿,主演过《北京故事》、《卡拉是条狗》等多部影视作品。 当然还有我最期待的影片中“张妈妈”的扮演者——章含之, 年逾70的她在剧中的镜头不多,台词稀少,但我始终捕捉着她出现的每个瞬间。

还是缘于一种好奇和窥视的心理,对名人,尤其对经历过那个动荡年代且风姿依旧的名人的一种敬仰, 是促使我在看完乔冠华的传记后看《无穷动》再去网上搜相关评论的想法。 只是没想到这个过程也是一步步把我脑中的对章含之的仰慕烙上了个大大问号的过程。 乔冠华传记中提到的章含之以及他们二人的“绝世之恋”被整整一代人传为佳话, 我也为之动容、为之惋惜、为之赞叹,但在昨晚看西祠胡同中一篇转载的帖子后, 我的是非分辨能力也骤然下降,并开始怀疑这个主流社会到底在向人们隐瞒着什么...

那是章含之的前夫洪君彦曾发表在香港某报纸上的连载回忆录, 有关他与章离婚前后的真实情况,后来因其女洪晃的请求停止续稿。 仅仅刊登了三期的文章就抛露了很多“惊人的事实”, 譬如是章含之先出的轨,章含之并非章士钊的亲生女儿等等, 连素有“名门痞女”称号的他们的女儿也有站在父亲的立场说话之倾向, 哦麦嘎,这个世界可真复杂!

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去看宁瀛以前的作品了, 也许我真被主流观念熏陶得快无法承受这些现实了。 可是我还能认同她的表达方法,并没觉得有多么颠覆人们对女性的传统看法, 现实中的精英名流女们大体就是这样,更年期,皮肤松弛,浓妆艳抹, 叼着烟蒂吞云吐雾,讲着荤段子放肆大笑,然后再莫名其妙地流眼泪... 哎呀呀,人家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留洋归来的海龟派, 同时也是近几年在影视、文化、大众传媒和经济领域均获得社会承认的成功女人, 压力那么大,所有的失态才是回归自然的真本性嘛, 要不说女人生猛,没有生动的细节在先,哪来的凶猛威慑力呢!

[/color]

In The Deep。

Bird York的《In The Deep》一响起,心里莫名的滋味就翻涌开来。 镜头一一划过在这个城市里时时刻刻上演着悲喜剧的各种肤色的人的脸。 那个本性善良的年轻警察在荒野上烧掉了他刚因冲动犯下的罪证; 而他曾经看不惯有种族歧视心理的搭档此时正与年迈患病的父亲相拥哭泣; 那个地区检察官将她那多疑的妻子换过N次锁的房门锁好, 而就是被他妻子歧视的那个西班牙修锁匠此时正趴在窗棱上眺望远处的街灯, 身后,是他那刚经历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枪击事件”的熟睡的妻女。 黑人导演独自开车在郊外,天上飘起了小雪,他接到家里妻子打来的电话,说,I love you ; 黑人侦探独自站在弟弟出事的地点,弯腰捡起半埋在土里的一个小玩意,那是令弟弟丧命的东西; 另一个黑人偷车贼将一车亚裔偷渡劳工送到China Town, 灰头土脸迷惘无知的他们会不会又成为下一个影视作品的主角...

沉重的音乐渐渐退去,换成Stereophonics的《Maybe Tomorrow》, 一辆车急停在镜头前,后面的车跟着就追尾,两辆车主跳下车来争吵。 镜头旋转着上升,摇向远处被万家灯火和纷扬雪花点缀的蓝黑色的夜。

这只不过是LA的一个小路口,只不过是一场little Crash而已。

字幕上显示这么一行字: 据记载,洛山矶上一次下雪,是1989年2月8日。

这是什么用意我不明白, But in the deep,maybe tomorrow I'll find my way home...

 

八月照相馆。

“我很明白,爱情的感觉会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却常留我心,永远美丽,直至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谢谢你。再会。”

他是个小照相馆的主人。 给人拍证件照,给人拍全家福,还帮小男生放大毕业照中喜欢的女生, 最后,自己给自己拍了遗像。

他把他喜欢的女人的照片挂在相馆的橱窗里, 他那已为人妇的小学女同学,和偶然认识的女交警。

从一开始就知道他要死去,但不悲伤。 片子的调调一直那样的温宛流畅,就像他对她以及她对他的感情一样。 片里总有下不完的雨,却并无恼人,只是作为他们感情滋长的温床。

如果真的一辈子没有爱过,或被爱过,那么当死去时,会有怎样的遗憾。 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所以他一直把握着一条底线, 他怕他会太深地陷进去,同时也怕拖累了她,于是他们就这么淡淡地来往。 直到他突然发作,住进医院,她找不到他,她胡乱猜测, 终于在一个夜晚,她气愤地用石头砸烂了他店面的玻璃窗。

她是那么想见他,而他又何尝不是? 他选择了默默地注视,静静地远望。

他坐在咖啡馆靠窗的位子上,隔着玻璃看外面的她。 她从深红色的交警值勤车上下来,穿着同样深红的厚重的制服。 已经是隆冬了,她端着本子和同事一丝不苟地抄着违章停泊的车牌号, 清朗的笑容在薄薄的哈气里若隐若现。 他把右手贴在玻璃上,五指分开,专注地望着, 从镜头里看这叠加的画面,就像在抚摩远处的她的脸, 背景里有棵掉光叶子的法国梧桐,还有一只奔跑的流浪狗。

我知道她还是原谅了他, 也许不知道他到底怎么了,到底去哪儿了, 但她看见自己的照片挂在店面的橱窗里,而且,会一直挂下去时, 她笑了。

这就是《八月照相馆》,我在六月初的雨夜里,安静地看完。

 

宝贝儿。

[color=Purple]刚来南方上学的时候,跟室友聊天,她说她有个舅妈在北京,在她小时候,舅妈会用很地道的京腔叫她,宝贝儿。 她反复给我强调那个儿话音,因为北方人的翘舌说得很好,她很喜欢, 于是我重复念那个词好几遍给她听,她说对对对,就是这样!

我是真的想好好学习来着,早点搞定那厚重的《中国新闻传播史》, 可还是不由自主地打开电脑把前几天没看完的《恋爱中的宝贝》看完了。

这是一部充满神经质的片子。 黑猫,拆迁,奔跑,紧张而繁复的镜头让人陷入莫名的眩晕里面。 充满诡异的气息,像是露台角落里常年不见阳光的羊齿植物,有让人怜惜的气息。 周迅,瞪着她那占脸庞三分之一的大眼睛,犹如放在我枕边的安妮的书中的女子一样, 只有死亡,才能充满她的瞳孔,才能让她得到圆满的结局。 她坐在浴缸里的时候,后背上的骨,那样的嶙峋着,犹如要长出翅膀,立刻飞走。 黄觉,这个男人对于一切都是无能为力,他有一双好看的手,那样修长的手指,却这能蜷缩着,没有力量。 他对着镜头喃喃自语,对着妻子和朋友转身离去,对着宝贝的神经质的凛冽的叫喊, 对着她在楼梯角落淋漓的鲜血……他都无能为力。 这不是一部描写爱情的片子。 李少红用诡异的气氛将爱情扯成一片一片的,撒在情人节的花瓣上。 让寂寞、孤独、痛苦从浪漫的背后闪现出来,让爱情还原为精神空白赖以寄托的一个符号。

我终于看到一个人的灵魂。她正离我远去,那么的不真实。 我是不是真的遇到过她,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女孩,一段魂飞魄散的爱情, 一个梦境,我宁愿相信这痛苦是快乐的。

—— 黄觉用沾满猩红血液的手指扒着玻璃看周迅的灵魂慢慢飘走...

宝贝儿,其实你一直是个孩子,让人心疼的孩子。 这句话有人对我说过,在某个夜晚即将降临的时候,我不敢看他的眼睛。 直到现在,我还在怀念。

[/color]

电影不是济世灵药。

[color=Purple]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4/10/12/blueshine000,2006041022575.jpg[/img]

导演: 鄢泼 主演: 潘石屹 宋宁 曹俊 李娟 影名: 阿司匹林 语言: 普通话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电影不是济世灵药,只是一片阿斯匹林。 这是吕克贝松说的。

也是梅婷一身朋克打扮穿梭于闹市区的旁白。      “在我长大成人的过程中,   我目睹周围的艺术青年进行了一次次的分化,   他们中的一部分坚信文学可以拯救世界,   可最终却相继沦为抒情小甜点,   和下半身艳史的生产者和忠实消费者;   一部分人化为各类先锋艺术的拥戴者,   不过他们追赶先锋的速度总是比不上被先锋抛弃的速度,   至于我,很难为文字或行为打动,却对影象抱有天生的好感。   长大以后我很少为什么哭泣,但一个镜头就可能让我泪流满面...”      “哲学就是把不太明显的胡说变成明显的胡说。”      “当你对一个人从“想念”变成“想起”,   这说明你已经心甘情愿地从他的生活蒸发掉了。   至于到底是你蒸发了他,还是他蒸发了你,   这是两个几率几乎相等的可能性,   就像投一个硬币,结果是哪一面,都不意外。”    “关于爱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符号系统。 比如歌、照片、录相带、情书,香烟,某个牌子的打火机或衬衫什么的。 对我来说,不同男人有不同的记忆和区分的符号, 有时我发现我已经忘记了他们的面容,但我记得他们的符号。”    “所有短暂而浪漫的镜头都可能是日后的致命伤,我并不想让他知道。 在这人来人往的机场,告诉一个即将在你生命中消失的人你实际上有多爱他更像是一种满怀目的性的煽情。 在这种时候绝口不提比千言万语好,我要笑得尽量云淡风清。”

影片开头十几分钟内梅婷的独白很多,   这些小细节很容易引起感情丰富又经历不多的小青年的共鸣。   呵呵,譬如我。      其实这是个什么故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概括。   文艺吗?商业吗?似乎界限很模糊。   想说女人的电影电视太多了,   单身,已婚,或定位为以玩弄男人体现自己魅力及能力的都拍烂了。   然后就搬出几段恋爱史,青涩的,颓废的,执着的,   还有不是自己style却无奈要选择的,交叉在一起,   让人看了后,直想去吃一整瓶的阿斯匹林...      我只能说,这片还行。   那些很经典的的独白其实在《好想好想谈恋爱》也是一抓一大把的。   当然,现在流行贩卖“情感观点”。

[/color]

那个阿加西。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6/2/17/1/blueshine000,200602170927.jpg[/img] [color=Purple]《对不起,我爱你》里,恩彩管武赫叫阿加西, 字幕上打的是大叔,我问过在上外学韩语的Rainy, 她说这并非全是大叔的意思,这是对男士的尊称,跟先生一词差不多。

Sorry,I love you. 武赫的墓碑上刻着这句话, 恩彩在浴室的镜子上写过着句话, 当然都是韩语。 也许,我一直觉得, 这部作为献给2004年这第50个国际收养年的青春偶像剧, 那句话,是否应该是伤心的母亲对她“遗失”的双胞胎儿女所道出的亲情告白。

从到学校的第二天开始, 到现在,6天的时间,16集,几乎一点没漏地看了下来。 诚然它不乏跌宕起伏而又煽情的情节,这是韩剧典型的模式。 之前不少人推荐我看这部片,说是感人置深,是赚取眼泪最多的韩剧之一。

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只对2个情景有红眼眶的冲动。 12集时,武赫深夜在崔允家门外对着里面大喊, 他想让妈妈知道,他也是她的儿子,他也需要关爱的那一刻,撕心裂肺。 15集,武赫带着他那傻姐姐和小外甥去一家小餐馆吃饭, 他提出要买下这个店给姐姐经营,好让她以后不用在街头叫卖紫菜饭, 一旁聪明的小外甥知道这是舅舅即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决定, 开始号啕大哭起来,撕心裂肺。 而且,每次等我把感情酝酿好了后,那个镜头却过了... 不过我倒是非常钟情于恩彩的每一件衣服~~真的非常可爱呢!

最后一集真相大白,爷爷所说过的“事必归正,因果报应”并不是那样, 没有真正的悲剧,恩彩和阿加西会一起在天国好好生活下去...

不悲伤,不绝望,不沦陷,不善良。 所以我也决定,今后,管我家那口子,也叫阿加西:em26:[/color]

神话。

[color=Pink][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5/10/7/11/blueshine000,2005100721548.jpg[/img]

片名:《神话》The Myth 制作费:二千万美元 出品公司: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出品人:成龙 杨受成 陈自强 杨步亭 总 监 制:陈志强、苏伦、董韵诗 导 演:唐季礼 主要演员:成龙、金喜善、梁家辉 邵兵、孙周、玛利卡 于荣光、徐锦江 官方网站:www.themyth.jce.com.hk/

梦中的人熟悉的脸孔 你是我守候的温柔 就算泪水淹没天地 我不会放手

每一刻孤独的承受 只因我曾许下承诺 你我之间熟悉的感动 爱就要苏醒

万世沧桑唯有爱是永远的神话 潮起潮落始终不悔真爱的相约 几番苦痛的纠缠多少黑夜掐扎 紧握双手让我和你再也不离分

枕上雪冰封的爱恋 真心相拥才能融解 风中摇曳炉上的火 不灭亦不休 等待花开春去春又来 无情岁月笑我痴狂 心如钢铁任世界荒芜 思念永相随

悲欢负月唯有爱是永远的神话 谁都没有遗忘古老 古老的誓言 你的泪水化为漫天飞舞的彩蝶 爱是翼下之风两心相随自在飞 你就是我心中唯一美丽的神话 [/color]